看著泣不成聲的趙彥,李信早已準備的言辭,再也說不出來。或許是良知,或許是偽善…李信在情感上實在不願意將這個老人在拉入戰爭的泥潭;但是理智卻告訴他隻有將趙彥帶走,才能避免乞活軍的大量傷亡,他必須為更多的人負責。
兩種不同的理念在李信的腦海裏碰撞,一時間李信心亂如麻,不知道該說什麼是好。
趙彥看著沉默的李信,對李信的來意已經了然,“少將軍這次來可是為了請老朽出山,為少將軍效力。”聽著趙彥的問話,李信點點頭,趙彥笑道:“當初蒙恩公搭救,幸免於難!說句實在話,咱也確實不知道該怎麼報答,也不知道恩公居所,等知道了恩公已經去了。若不是少將軍前來,恐怕俺也就隻能到冥土報恩了。”
“老夫別的手藝沒有,在軍器監裏呆了十幾年,倒也會打造幾副盔甲。要是少將軍不嫌俺手藝差,俺下半輩子就為少將軍效力了。”聽著趙彥的說法,李信站起對著趙彥深深一禮:“信,替乞活軍八千將士謝過老丈!
……
“將軍,老主公留下的存糧還夠兩月之用。再加上主公向武家購買的糧食,如今的糧食還夠義軍吃上三個月的。但是錢已經不夠了。”看著在自己眼前,侃侃而談的方元,李信點點頭,道:“糧食已經夠吃的了,況且咱們在山裏也呆不了幾天了。”聽著李信的話,方元心中一動,“將軍莫非要……”李信點了點頭,確認了方元心中的想法。
兩人聊了一會,李信忽然問道:“伍長及以上軍官,開辦的夜校怎麼樣了?”聽到李信的問話,方元忍俊不禁,“那還用說嗎?效果是肯定有的,但是絕大多數的人都不理解,讓他們捧起書本比殺了他們還痛苦。”不過這也怪不了他們,就算是方元自己在聽到李信的話的時候,也以為李信的腦子有了問題。畢竟一幫拿刀槍征戰的廝殺漢們,叫他們習文弄墨。這可不比殺了他們還難受嗎?
“不理解沒關係,那就先學著,學著學著就明白了。他們都是義軍未來的種子,現在讓他們學點文字是對他們好。總不能讓日後的軍官在將令發下來後,拿著將令去找人告訴他這上麵寫的是啥要好吧。”聽著李信的話,方元麵上露出一縷笑意,讚道:“主公深謀遠慮,非是臣等能及!”
聽著方元的恭維,李信自嘲一笑,“你也別恭維我了,不過是眼界的問題罷了,將視野從眼前的一畝三分地挪開,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其實是很大的。”聽著李信的話,方元一愣,道:“主公是什麼意思?”
李信見此時無事,便開口解釋道:“這裏是益州路,益州路往東是梓州路,然後是夔州路,荊湖南路,江南西路,江南東路,福建路,兩浙路,再往東就是東海。海之東是東瀛。梓州路往南則是廣南西路,交趾,哦!也就阮李朝。往北則是慶豐路,再往北就是北魏西京道,西京道往東南就是南京道,也就是古幽州。南京道往東是東京道,往北則是中京道。東京道往南是高麗,高麗順海南下,會遇到一座島名叫琉球。
益州路往西則是青唐吐蕃諸部,曾經的吐蕃帝國早已經沒有了往日的榮光。吐蕃至今建國已有五百餘載,尚且沒有新朝的誕生,仍舊處於混亂之中。北部呢?是黃頭回鶻和黨項人,再往西呢?是西州回鶻。總而言之,在益州路以西的大部分地區…嗯!準確的說是大趙以西的大部分地區還存在大部分的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