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 龍崩(1 / 2)

川陝四路的風暴雖已停止,但是餘波卻仍舊在蔓延。

對於大趙的君臣來說,淳化年間未必是大趙立國六十年最差的,但卻是大趙立國以來最動蕩的。

淳化,淳化。取得便是淳德教化之意,寄托的便是當今天子的美好希望。三十五歲登基,治政二十四年的天子殷義。曆興國十七年,四夷鹹服,海晏河清。在太宗皇帝五十大壽那年改元淳化,但是仿佛是蒼天與他開了個玩笑。淳化年卻是成了大趙最艱難的七年!

先是定難軍節度使,已經八十歲夏國公李繼逢病死。而後繼位的夏國公李元謙一反常態,與大趙朝廷的態度曖昧了起來。然後便是蜀地大旱,而後民亂四起。好容易到了淳化五年,殿前使吳清平定了叛亂。結果在淳化五年末,李信複起。然後便是一發不可收拾!

開京城,內廷。

有趙一朝,立國之時北魏已經崛起。太祖皇帝北伐失敗後,就將開京城作為了都城。同樣也將北魏作為了大趙的國策,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長安與洛陽兩地卻是再也不適合作為都城所在。

洛陽地處豐沃固然不假,但是四麵皆是平原,根本無險可踞。若是北魏鐵騎直入中原,便是京畿大變!長安雖是號稱表裏山河,但是定都長安卻要麵對吐蕃的威脅。在以北魏作為國策的大趙,無疑是不智的!開封雖然也是無險可守,但是卻又水運之便,對於北魏的攻伐無疑是有利的!

殷義躺在禦榻上,形容枯槁,與數月前精神矍鑠樣子截然不同。這幾月間不能行動,不能言語,甚至連生活都不能自理。這一切對於這個曾經執掌一個帝國的老人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雖然已經熬過了春日,殷義的病情也有了好轉的跡象,但是數月病痛的煎熬也耗盡了他身上的最後一縷光輝。木訥的望著已經遠斜的夕陽,往事如同倒帶一般在他的眼前閃過,即使是那些早就已經忘記的記憶也開始浮現!

大哥比自己大了整整二十三歲,父親殷承宗是北梁皇帝劉國世的麾下將領。大哥十六歲從軍,東征西戰。等到自己懂事的時候,他就已經是威名遠揚的將軍。後來自己從軍,希望跟在大哥身前。直到那一天……

眾將跪拜,山呼萬歲。一朝兵變,黃袍加身。他再也不是自己的大哥,而是大趙的皇帝。自己也不是他的弟弟,而是成了二大王……

大哥漸漸老去,看向自己的眼神越發不對。“弟弟終究是沒有兒子親!不是嗎?”那一夜大哥臨終,夜詔八皇子殷啟入宮,同時暗令殿前司緝拿雍王。可惜,終究是自己棋高一招。

來的不是他喜愛的八皇子,而是自己這個二大王。“天下群山,吾與汝共。”大哥的誓言終究是化作了現實,隻是這一切卻不是他想要的!

“大哥,我快要來見你了!”

……

赤色甲衣如同烈火,“趙”字大旗高舉。赤紅如火的軍氣蔓延四方,一個軍將近前:“末將參見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