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西斜,一匹匹的戰馬邁著優雅的步子開始了回程的路途。
一條土色的官道在草原上蔓延,仿佛是一道筋絡一般蔓延。新鋪就的官道被石塊和金錐夯的結實,遠遠望著,甚至透著絲絲縷縷的金屬質感。
道路,從來都是漢家王朝維護自己統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具體事例便是如同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便開始修建馳道,在山東六國的基礎之上,興建形成了一個嚴密的交通網絡。
隻是,令人感到遺憾可惜的是,盛極一時的大秦王朝很快就在自己積下的弊病下壽終正寢。始皇帝所修建的馳道,也開始逐漸的廢止。
在秦始皇時期建造的諸多道路中,最是出名的便是秦直道,由雲泉宮而起,止步於九原郡,共計一千八百餘裏。便是到了李信所在的後世,秦直道也仍舊保存著相當完好的大貌。
提起這個倒不是李信對他有什麼想法,而是李信覺得,即便是比不上秦直道,但是相差也是不能太遠。不然的話,這條路修和不修其實也就是一個樣了!
不過,話雖然是這麼說,但是就實際上而言,隴南地區的所有馳道如果想徹底修成的話,至少還需要五年的時間。最起碼在五年之內,馳道是不可能修建到每一個角落裏的。
雖然,李信也沒有打算將道路全部修遍的打算。
按照後世的規矩來說,即使是建一個小樓也會有個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三期工程之類的劃分,更何況是隴南官道那麼大的攤子,如果不事先做一些準備的話,根本就攤不開架子。
最起碼這裏初步的施工目標就是,以著建昌城為中心,而後向著四方輻射,如同圓環一般,密密麻麻的排開。不過,這個宏偉的計劃也隻能因為太過的超前,而慘遭擱置。
如今實行的,其實就一個被閹割後的方案。不,準確的說,是叫初代版。
初代版的方案極為簡單,撇開了那麼多花花哨哨的東西。隻有兩句話,修建兩條路,一條橫穿南北,一條直貫東西。雖然說隻是粗製濫造,但是卻也是為接下來的修建與戰爭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
“嗒,嗒……”
清脆的馬蹄聲,密密麻麻的連成一遍,帶著幾分莫名其妙的節奏。
埋頭苦幹的蕃部戰俘看著李信他們經過的馬隊,有些戰士眼裏閃過一絲一毫的光芒,而後又在相當短的時間消失的無影無蹤。他們的眼神一片死寂,已經失去了對未來的希望,或者說,眼下他們的最大希望就是乞活軍能夠給他們應諾。
清脆馬蹄聲遠去,蕃部戰士回頭,繼續跟著自己手中的東西較勁。他們隻是一群戰敗之後僥幸存活的故鬼,無需想什麼困難的東西。他們需要的就是,將手中的活計幹好,然後到乞活軍那裏領取一頓晚餐。不然的話,他們就會處於餓肚子狀態。無論你是誰,隻要你還是一個俘役,就不具備正麵挑戰乞活軍的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