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 所謂“野望”(1 / 2)

李信是什麼樣的人,他們不是很清楚,但是從李信的種種作為上,也是可以判斷出來一點。雖是不明顯,但是有一點卻是可以確定。

這個人,絕對是一個有著雄才大略之人。不過,可惜的是,這一句話卻是一句廢話!因為這一點,隻要人的眼睛不瞎,就是可以清楚的看出來的!

無論是從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推行裏亭製,還是以著極其鐵血的手段懾服了蜀地的世家,都可以看出,這個人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貨色。

而且,從之後的武監,蒙學之舉也是可以看出其的野心之大。須知,文治武功,可從來都是兩件事。所謂武功,自然是征戰殺伐,亂世之時,武功必盛。而文治嗎?自然就是盛世之時的水磨工夫了!

如,兩漢四百年江山,終於將太學之所在變成了文治的典範。天下英才群聚太學,為大漢江山著實添了不少氣力。而後,亂世降臨,三國征殺,這個時代雖然沒有三馬共一槽,但是接近兩百年的戰亂也是將兩漢的文明變做廢墟。

最起碼,所謂太學,是徹底的廢了!

後來韃虜入侵,自是不必多提,中原大地本就不多的文明焰火更是一點點的被熄滅。虞朝太祖韓禮興義兵,逐韃虜,滅盡胡賊。終是鼎定中原,而後領兵四出,北入遼東,將乞顏人的最後一絲生機斬斷。

而後回師長安,遷西邊涼州之民十萬戶,充實中原。即是如今史書上,津津樂道的所謂“禮失,則求禮於諸野。”韓禮本人也是因著這一點,而被後世的文人大書特書,描述成了一個睿智的君王。

額,扯的卻是有些遠了!

簡而言之,就是韓禮從涼州再度引進了儒學的文化,用以彌補中原地區的文明斷代。隨著文明的再度接續,古長安的太學體係也是已經不能用了!

惠光候高長恭進言,以九品中正之法品評士子才華,而後以才華而授官。品評士子才華時,士子居於銅駝寺。故而,於虞朝之時,又有“銅駝寺中聚群賢”的稱呼。

唯一不同的就是,和李信所知的兩晉之時極速崩壞的九品中正製不同。這個時空的九品中正製卻是將其作為善政一麵盡數的表現了出來!因著君王有意無意的培養寒門,打壓世家。九品中正製一直頑強的生存了兩百餘年。

直到虞朝中後期,文風漸盛,寒門大量興起,效率低下的九品中正製才因著體製的腐朽而退出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便是在虞朝末期的時候,由大臣姚崇所提出的科舉。

隻是,因著體製的僵化,大虞朝並沒有完成體製的改革,便已經隨著時代的烽煙而被摧毀。可以說,虞朝是滅亡在呈幾何倍數增加的人才手中的!

雖然不知道此世之人,對於這種滅亡方式怎麼看,反正李信是在心裏打了個鼓!人才飽和,居然會導致一個王朝的滅亡,他還真是第一次知道這麼可怕的後果。

閑言少敘,自九品中正製崩潰以來,科舉製大興於世。曆韓虞,杜周,李靈三朝,科舉已然成了國家取材的必由之路。因是每個中榜的舉子都會領一個翰林的散官,故而當今文治所代表的就是諸多進士棲居的翰林院。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