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他們來說,為官之後的權責劃分,則是關係到他們日後的前程命運。由不得他們不重視,他們也不敢不重視。
看著已經明顯變了氣氛的大殿,李信肅容道:“乞活軍自崛起以來,已經三年有餘,現在乞活軍的體製已經明顯開始跟不上我大軍的擴張速度,所以,這體製是該到了重新確定的時候了。“
一眾大臣並不言語,隻因為這些全部都是廢話,他們那個不知道體製到了改變的時候了!關鍵在於,這個體製應該怎麼變。
這才是關鍵所在!
環視了一眼殿中眾臣,李信朗聲開口:“大趙太祖有言,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吾深以為然。是故,此製無需再改。但是,有一點卻是需要改一下,所謂法者,一國之法度所在,不可因人而異。是故,刑不上士大夫這一點,卻是需要改一改。若問原因為何,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一眾大臣眉頭微皺,刑上士大夫嗎?不過這倒也在他們的預料之中。
李信為人一向最重規矩法度,不能夠容忍的就是這些特權階層,所以這一切,倒也不算是超乎預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李信不僅沒有反對,反而是更加的認同,這倒是給了他們一個安撫的信號。
不管殿中群臣的眉目交流,李信接著道:“吾仿大趙東西兩府製,設立內閣與樞密院,以內閣掌文事,樞密院知武事。涇渭分明,文武不相幹涉。”一眾文臣心中一滯,卻是注意到了這句話裏的些許意思。
內閣掌文事,樞密院知武事,卻是抵定了乞活軍未來的權利分割基調。不是大趙的以文禦武之道,也不是前朝的文武相製之道,而是修武崇文之道。
頓了頓,李信接著道:“樞密院規製與大趙相同,掌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出納密命,以佐邦治。凡侍衛諸班直、內外禁兵招募、閱試、遷補、屯戍、賞罰之事,皆掌之。設有樞密使一人,不設樞密副使,此外,仿大趙參知政事一職,增設參知軍事一職,由沙場老將任之!“
隨著李信開口,一眾軍將的心中無不是微微一喜。李信此言一出,就是抵定了未來軍將的地位。最起碼的一點就是,乞活軍未來的武將地位是不會像大趙那樣,幾乎就是成了文臣的家奴。
清朗的聲音不停,接著道:“此外,暫設六部總理各處事務,分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主官皆為內閣閣臣。內閣之首為首相,內閣首相部署政令,必須得到閣臣半數以上的支持。”
“還有就是,內閣首相任期五年,任期滿後須由閣臣重選,內閣首相可連任,但是連任不得超過兩屆。”
傅青主眼角微眯,卻是明白了一些李信的心思所在。厚閣權,輕相權?抑或者是說,厚宰相之權,限宰相之期嗎?不過,他卻是明白了李信的顧慮所在,因為內閣首相的權力太重了!
那麼,內閣首相的權力究竟是有多重呢?答案是,比之上古三代之時的宰相權利也是不讓分毫。六部主官皆為閣臣,也虧得他想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