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古名鎬京,西周之時文王就曾定都於此,建造豐京,武王繼位後再建鎬京,合稱豐鎬。此一地,春秋之時稱作宗周,秦時稱作內史,至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定都關中,因嫌秦都鹹陽乃是舊朝遺物,特置長安縣,並令蕭何在長安縣修建新都。定名長安,意為“長治久安”,並改長安城所在地區為“京兆”,意為“京畿之地”。
東漢之後三國亂世,百年的戰亂徹底的將洛陽之地打成了千裏鬼蜮,徹底陷入荒蠻之中。虞朝太祖韓禮抵定中原之後,定都長安,又因漢長安太過狹小,作為帝王居所尚且足夠,但是若是當做都城則是萬萬不能。
於是便在長安縣東新置一縣,定名萬年,於萬年縣重新營造都城,仍以長安為名。太祖三年,由工部主事文霖育鑄造,先建長安宮城,後建皇城。次年,於長安城西開挖龍首渠,永安渠,卿明渠,引滻水,交水,潞水,直通宮城。又於長安城東開鑿三百餘裏至潼關,定名廣通渠,引渭水入渠中,至此,國家漕運直入黃河。
杜周踐祚,高祖皇帝定都長安,改長安城為大興。而後世宗皇帝繼位,開鑿通濟渠,自大興而至廣陵。四年,又修永濟渠,聯通南北河道。周末帝繼位之後,有興民夫十萬修築大興城外郭城,至此大興格局形成。
末帝後,杜周覆滅,靈太祖李青起於微末,持三尺劍掃蕩蒼生。因為時局選擇,定都洛陽,降大興為陪都。自此,東西二都的格局形成。
……
大興城規模宏偉,布局嚴謹,結構對稱。外城四麵各有三座城門,共計十二座城門。又以朱雀大街為中軸,聯通宮城的承天門,皇城的朱雀門,外城的明德門。又以朱雀大街為中心,將大興城分作兩半,東麵的萬年縣,西部的長安縣,合計”萬年長安“。及至本朝,太祖皇帝定都開封,以洛陽為西都,若非是曆史久遠,大興幾乎便是連一個陪都的身份都保持不住。
大興城規模宏偉,雖然不複當年的興盛,但是比起各州路的州府也是分毫不讓。便是如今,長安裏的居民也是有著十二萬戶,接近四十萬之多。在當今的諸多城市裏,堪稱是巨無霸一般的存在。
……
一萬羽林軍行走在小徑之中,甲衣鏗鏘,以著一種相當可怕的速度前進著。而在大軍前麵引路的,赫然便是劉三。他為數不多的智慧終於在需要使用的時候迸發了出來,保住了他的性命。他以親自為羽林軍帶路為籌碼,從柴嘉的手中換得了他的性命。
“小人生在關中,也曾做過行腳商人的仆役,到過大興。所以,倒也認得前往大興的路徑。願為諸位引路,隻求留得一條性命。“對於這個如此識趣的樵夫,便是李信也不得不慨歎他的機智與運氣。
羽林軍此行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大興城,而且,對與羽林軍來說,速度無疑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有著這麼一個熟悉路徑的人前來輔佐,對於羽林軍來說,將是一個極為方便的事實。對於這個一開口就已經拿住了羽林軍要害的樵夫,羽林軍隻能留下了他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