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萬大軍直入鎮邊軍,根本沒有受到一絲一毫的阻攔。亦或者說,即便是想要受到阻攔,也是萬萬不可能的事情。
隨著李信攻下大興,一下子就把那個名叫皇趙的天捅了一個大窟窿。雖然說,大興隻是舊朝古都,但是古都也是都。作為大趙皇朝的體麵所在,由不得一眾文武大臣不重視。更何況,國人本來就是極為好麵子的存在。
大趙立朝以來,因著北方幽燕攻略,故而將都城設在了天下河運交彙的開京,一旦有北伐之機,舉國兵丁便可順著河運而上,直抵幽燕。但是,這一切也就隻是想想而已。
太祖太宗兩位皇帝在位之時皆曾有過北伐的舉動,隻是這個結果嗎?卻是一次比一次慘!到了崇寧皇帝,也就是殷禎的時候,北魏更是舉國南侵。若不是桓韓三人全部皆是主戰的話,還不知道會落下一個什麼下場呢?
指不定如今這位崇寧皇帝就該在臨潢府那冰天雪地的地方,高唱著“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亦或者“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之類的話語了。甚至,他那個金貴至極的腦袋都會被人製成溺器。
不過幸運的是,北疆防線守住了,大趙與北魏也議和了。兩國交兵六十餘載,到了如今雖然說統一已經是不可能,但是兩虎相安的局麵卻也是可以勉強保證的。
於是,北疆的戰事就這麼結束了。雖然不是大趙君臣所夢想的勒石燕然,封狼居胥,但是也是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結果。畢竟,夢想嗎?自然就是夢想了,能夠實現的夢想自然也就不是夢想了。
而且需要明白的是,如今的大趙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發動第三場北伐之戰了。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大趙已經經曆了兩次北伐的慘敗,這個第三次卻是無論如何都承受不了了的。
扯得卻是有些遠了!
大趙以開京為正都,以升州,洛陽,大興為陪都,構建了如今大趙的四個都城。又因為四都方位不同,故而又按著方向的不同與著四個都城做了劃分。如開京為東都,又稱東京;洛陽為中都,又稱中京;升州為南都,又稱南京;大興為西都,又稱西京。
盡管有趙一朝的天子從來都沒有做過巡遊天下那麼奢侈的事情,這陪都自然也就是有名無實。但是,隻要這個名還在,大興也就是大趙的陪都。一國之陪都,若是被攻陷,那可就是一件相當了不得的事情了!
不過想想也能明白,一國陪都陷落,除了王朝末世的時候,哪裏發生過這等的事情。所以,由不得慶豐路的軍官不救,因為無論是作為一國陪都還是一路治所,大興城都不容有失,這是必須的事情!
於是,李信的目的達成了。
李信親領孤軍,百裏奔襲,為的可不是一座區區的大興城。說一句不好聽的話,總是千年古都,但是大興孤懸千裏之外,要來何用。於是,李信看著的自然便是大興背後的事情。比如,攻陷了大興可以做些什麼文章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