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 詭事(1 / 3)

洛陽,

十裏行營綿延,帶著一股軍旅特有的鐵血之氣。

自從東京接到了大興危急的消息之後,崇寧皇帝就令著孟珙領兵出征。也許是意識到了這一次的戰爭已經迫在眉睫,一眾的文臣老爺們破天荒的沒有對這一次的出兵進行詰難。在相當短暫的時間之內就已經準備好了出征所需的一切,絲毫沒有往日的拖遝風氣。完全沒有往日之時,一件小小的事情就可以拖上一個來月的風氣。

這倒是讓孟珙意識到了,當鋼刀架在這幫文臣的腦袋上的時候,他們還是可以快的起來的。隻不過,那些個文臣老爺雖然沒有對這次出兵有異議,但是對於他這個領兵之人可是有著不少的異議。比如,為什麼是他,而不是他們之類的。

若是兩府的相公強壓,估計這一次的領兵之人還不可能是他呢?最起碼,三司使張毅對於兩府勢力的急劇膨脹就已經頗有微詞。

……

畢竟,兩府三司一共七位丞相,其中一個計相、兩位宰相,四位宰輔。哦,再加上一位平章軍國重事,賴同。隻是,這一位老丞相自打坐上平章軍國重事的位子以來,就心甘情願的做一個透明。便是連當年北魏南侵那麼大的事情,也沒有說話,隻是給皇帝上了一封奏疏。除此以外,就再也沒有什麼動作。

於是,滿朝的文武就不自覺的將這個透明的宰相放到了一邊。畢竟,一個過氣的宰相實在是讓他們沒有多少重視。他們在意的,是如今兩府之中,還空下來的兩把無主清涼傘。

這一次孟珙出兵,若是大勝而歸,最起碼一個樞密副使的職位是跑不掉的。這樣一來,他們能夠爭取的位子就隻剩下了東府的參知政事。可是,在韓玄那位“暴君”的麾下當差,還是省省吧。

強勢的人永遠都不會有人喜歡,尤其是那人還是你的上司的時候。所以,即便是參知政事的位子更加的吸引人,但是卻根本沒有人願意去哪裏坐上一坐。看似美好,其中的苦楚卻是誰都清楚。

君不見另一位參知政事楚贇,當初繼任的時候何等的意氣風發,可是結果呢,如今整日愁苦,這才多長時間就已經老了十幾歲。若非韓玄見他是老臣,給了留了兩分顏麵,隻怕如今這位老臣墳頭上的草都已經兩尺多高了。

可是這樣一來,代表著桓韓二人的勢力就已經膨脹到了一個相當可怕的地步了。三司使掌國家財政,東西兩府的事情很少能夠幹涉到三司。這樣一來,三司使的地位便是永久中立。不論是誰主政兩府,對於三司都是拉攏多過排斥。所以,張毅對於桓韓二人雖然頗有微詞,都是卻也沒什麼多餘的舉動。

但是,問題來了。張毅身份超然,可以不在意兩府的人員更迭,但是可不代表其餘的不在乎!

韓玄主政東府,可以說是大權獨攬,雖然還有一個參知政事,可是在韓玄的強壓之下又哪裏喘的過氣來。然後便是西府,西府之中桓琦的權力到沒有韓玄那麼大,而且也是閑逸憊懶的性子。對於樞密院之中的諸多事務,插手的也不甚多。可是他那幾乎能夠讓人睜不開眼睛的功績,卻也是足以讓人不敢小視。他不說話還好,但是他若是說話了,就沒有一個人敢小視!

這便是桓琦本人的分量所在,不是別的,而是實打實的功績堆出來的。其他的人即便是眼紅,也不敢有多少的話語。他們知道,桓琦本人的才華確實是他們不能比的。最起碼,臨危受命這一項就不是他們可以比的。

而且,更要命的還不是這個。更要命的是,桓琦韓玄二人私交甚好,而且相處還頗為默契。所以,一眾心懷異誌的大臣們哭了。一內一外,一個中書門下平章事,再加上一個樞密使,本來就已經是相當沉重的擔子了。如今還要再來一個樞密副使,他們還要不要活了!

所以,領軍之人必須得換。可是,在內廷和外廷三人的默契之下,他們的努力並沒有什麼卵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