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 謠傳鼙鼓動京畿(四)(1 / 2)

心中想罷,孟珙的臉上就掛起了一抹和煦笑意,對著身旁一個麵白無須的青年問道:“大使,敢問身為一軍主將不聽將令,致使大軍深陷泥潭,而後棄師而逃,當以何罪論處?”

譚振看了一眼孟珙,沉吟片刻,回道:“孟太尉,處於大軍征戰之中,這兩條都是必死的罪責。隻是,依照本朝規製,京營武官處以斬刑及以上刑罰之時,當交由三衙管軍處置。還請太尉深思!”

聽了譚振的話語,孟珙撚著韁繩的手指輕輕一顫,他卻是聽明白了譚振的意思。作為一個觀軍使,譚振做的很好,在軍中隻將自己當作一個小透明,孟珙下達的將令即便是有不解或者反對,也從來不會在明麵上提出。隻會在事後找孟珙交談,如此的行為處事,自然是引得了孟珙的高看。這是一個相當聰明的人,尤其是,還有了一個對比的情況下。

孟珙相信,這一位隻要不死,很容易就可以走到遙郡節度使的位置。所以,對於譚振自然也就多了幾分深交的心思。隻是,譚振卻是不太領情,一直都是保持著公事公辦的態度,絲毫沒有與他深交的意思。

對於譚振這種不軟不硬的態度,孟珙在吃了一個癟之後,心中便多了幾分警醒。他究竟是腦子裏抽了什麼瘋,才產生了與內侍相交的心思。要知道,內侍一向是宮禁之人,天子家奴,而他則是領兵征戰的大將,是外臣。外臣私交內侍,想幹什麼,造反嗎?縱觀古今,隻有權臣才會做這樣的事情!他孟珙,可不是權臣,也當不了權臣!

心中警醒之後,對於譚振,他便多了幾分感激。畢竟,內侍之中像這樣保持著幾分公心的人可實在是不多了。

對於譚振的回答,這並不超出他的意料之外。依著譚振的為人,說出這樣的話簡直是百分之百的事情。先是表明了自家的態度,而後又點明趙炯的身份,最後則是請他三思,不要做出什麼過激的事情。做人做到了這種地步,簡直是圓滑到了極處。

回首望著軍中的士卒,孟珙的臉上多了幾分的無語。雖然說大部分的士卒見到這種慘狀之後臉色都不好看,但是像是捧日軍那麼誇張的可還真是沒有見過。自將領到士卒全部都是吐得昏天黑地,哪裏還有半分精銳的影子。

不過,這也是怪不得他們,哪怕是當初陛駕北移潭州,三大營的禁軍也隻是作為保衛皇帝的兵士而留在了那裏。是故,雖然說他們經曆了一場北疆之戰,但是能一樣嗎?一個從頭到尾全部都是圍觀的軍隊,跟一支血戰到底的軍隊能比嗎?

所以,會有這樣的表現也不出奇!隻是不知道,如果遠在東京的官家知道了這一幅的光景,會是怎樣一幅表情。憤怒,後怕,還是別的什麼?

說到這裏,還有一個奇事,那就是盡管捧日軍被亂軍偷襲,從主將到士卒全部都是狼奔逃回。但是,捧日軍的損傷卻是不大,隻是傷亡了兩千餘人。大多數的捧日軍將士都安然無恙的回到了中軍,這件事倒也是讓孟珙無語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