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飲罷瓊漿揮玉斧(十九)(1 / 2)

許是應了那一句,潼關外必成血肉沙場。如今的潼關之外,可以說是一片血腥,連日來的征戰不停,這潼關城外少說也已經丟了近萬的人命。隻是,盡管說官軍連日來攻伐不斷,但是潼關卻是堅固依舊。

這一座有著千年曆史的關城依舊巍峨,他在用著這一次血淋淋的事實告訴四方。潼關依舊是那個潼關,天下第一雄關。

隻可惜,這一切在孟珙的眼中就是另外一個樣子。這些日子以來,官軍士卒對於那一個投降西賊的將領真真是恨到了極處。須知道,如果不是他獻出了這一座關城的話,官軍又怎麼會在潼關城下逡巡不前。

潼關的險要他們有目共睹,潼關的易守難攻他們深刻體會,他們知道,潼關是一座堅固的堡壘,甚至可以說是固若金棠。但是,令人萬分遺憾的是,這一份固若金湯並不能給他們帶來多少的防護,反而成為了屹立在他們麵前的天險。幾個月來,近萬名大趙禁軍將屍體扔在了潼關之外。

每日征戰之慘烈,雙方結束有目共睹。大戰開始之時,盔甲的顏色是黑紅兩色,可是大戰落幕之時,盔甲就已經變做了暗紅。每一個士兵的盔甲上,都是厚厚的反複凝固的鮮血。

可是,即便是如此,大趙禁軍仍舊是不得寸進。

禁軍悍勇,西賊同樣悍勇,雖然說隻有不到兩萬人,但是依仗著潼關關城的堅固,夏軍的士卒將這十萬禁軍死死的拖在了潼關之外。或許有人問,大趙為什麼不分兵呢?事實上,不是大趙不想分兵,而是,分兵無用。

或者說,如果有分兵的時間與精力,孟珙還不如再發動幾次攻城來的可靠。畢竟,哪怕隻是依仗著壘土攻城,經過了這麼長的時間之後,厚厚的壘土也已經到了半城。隻需要再等一段時間,等到壘土到了差不多的時候,就是大戰正式爆發的時候。

而如今的一場又一場大戰,隻不過是大戰真正到來之前的一場開胃小菜罷了!這一點,孟珙知道,李信也知道。

……

東京,

殷禎坐在燈火旁,仔細的批閱著眼前的奏疏。

所謂帝王,其實也就是那麼一個苦命人。受國之貴,自然要承國之辱。隻要他還想在曆史上給自己留下一個稍稍偏向於正麵的評價,就注定了他們不可能會隨心所欲。雖然天子號稱是天下之主,萬乘至尊,但是能夠真正做到這一種地步的皇帝其實也是寥寥無幾。

除了每一朝的開國皇帝仗著開國之威,能夠與文臣平分天下以外,其餘的皇帝多少都會受著一些掣肘。嘛,不過這也是一個對於皇權的限製,平心而論,乃是一個相當好的做法。最起碼,對於國朝來說是這樣的。

當然,曆史上也不是沒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大拿。比如隋煬帝,楊廣天資聰穎,兼著雄才大略,打吐穀渾,打突厥,打高句麗,開運河。多麼厲害,他老人家簡直都快飛了。

可是,結果呢?他老人家的大隋帝國愣生生被一個姓李的老家夥搶了過去,最後連閨女都便宜了人家兒子。所以說,皇帝這一個位置,看似光鮮,但是實際上情況如何,卻是隻有他們本人才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