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趙朝堂之中的大臣對於太後與寧王的動作早就是厭煩的夠嗆,太後老而不死,屍居餘氣也就算了。誰知道寧王竟然也是擺出了一副賢王的樣子,整日在士子間摻和。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是個忌諱,整日裏不請自來好像是熟的跟你朋友似的。
以前的時候也不是沒有說過關於寧王的種種事跡,但是有著太後包庇,當今天子又是一個純孝之人。所以,對於寧王倒也是一種視而不見的態度,可是誰知道,寧王竟然是不懂還是怎麼的,竟然依仗著這些就公然拜訪大臣。全然不知道以藩王之身拜訪朝中大臣是何等忌諱的事情,不過,也虧得他拜訪的都是翰林院裏的年輕士子。整日裏吟詩作對,倒也不算什麼大事。
所以,在有人的可以包庇之下,寧王安然的活到了如今。不過,話雖是如此說,都是隻要是人都可以知道,如今朝廷中的人對於寧王的容忍限度已經到達了極致。須知道,寧王那一副你若是不跟我同流,那我就壞了你前途的樣子可是極為的可惡。
太宗皇帝私交大臣,而後一句坐上了皇位。但是,那是太宗皇帝!寧王跟太宗皇帝能比嗎?完全不能比。因為,他如果有太宗的皇帝的那份本事的話,那就絕對不會做出如此招人忌諱的事情。如果說當今聖上還可以跟太宗皇帝爭一日之短長的話,那麼寧王就全然是個扶不上牆的阿鬥。
一個藩王,依仗著太後的寵愛,就敢公然無視朝廷法紀。這得是腦子多麼有病的人才能做出來的事情,要知道,太後固然是在大趙有著不低的權力。但是,那個權力是皇帝給的,是皇帝基於孝道給的。朝廷裏麵,能夠當家作主的終究是皇帝和兩府的丞相。若是太後臨朝,或許還有著那麼幾分權力。可是,一個沒有臨朝的太後,在大臣眼中卻是連個屁都不是。
平日裏不踩她,是因為皇帝不願意。可是如今皇帝既然是露出了這樣的意思,等待著機會,伺機而上的瘋狗可是要多少有多少。更何況,太後謀害東宮,奶奶對孫子下手,這得是多麼狠的人才幹的出來的事情。
所以,一眾大臣在經過了幾次無聲交流之後,就已經明白了這個事情的應該如何走向。那就是,落井下石!
……
文華殿之中嘈嘈雜雜的聲音許久,終究是沒有討論出個所以然來。但是,廷議卻是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了。曹萬裏瞥了丁文會一眼,卻是發現這個老狐狸在用手指輕輕的敲著手中的笏版。意思是,按計劃行事!
曹萬裏一步踏出,躬身一禮,朗聲道:“啟稟陛下,太後本為太子祖母,血濃於水,哪裏有可能傷害太子。所以,臣斷定,太後定是被妖人所蒙蔽,一時不察,才犯下了滔天大錯。”
聽著曹萬裏的慷慨陳詞,桓琦饒有興致的挑了挑眉毛。別看曹萬裏口中說得好聽,但是一開就斷定了太後犯錯的結果。如此一來,不管從任何的角度來說,懲罰二字,都是高氏注定離不開的路子。他對於太後的認知很少,隻是依稀記得是一個相當刻薄的婦人。不,這樣說或許有些不對,準確的說是,外表寬和,內心刻薄的婦人,而且極其善妒。當然,按照如今的情況卻是還要再加上一個沒腦子。
畢竟,能夠對東宮下手的人,可不就是沒腦子嗎?要知道,對於子嗣稀薄的太宗一脈來說,每一個皇嗣都是需要重點保護的對象。殷禎自繼位到如今,雖然是夜夜耕耘不休,但是結果嗎?嗬嗬,不多說了。
五皇子乃是殷禎幾十個兒女之中唯一活下來的男孩,或者應該說,唯一一個活到七歲以上的男孩,所以,可想而知朝臣們對於這一個子嗣的看重。畢竟有一句話是肯定的,那就皇帝無私事。在平民百姓家中,沒有子嗣就沒有子嗣吧!再差也不就是老的時候沒有兒女送終,更差些至多也就是這一脈絕嗣。但是皇家不一樣,皇帝無子,這可是要提升到國家層麵上的東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