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開皇二年,夏。
在經曆了數月的修建之後,一大一小兩座建築依然在長安城外落座成功。大的那個名為武監,乃是武人博取功名的第一站。小的那個自然是王後娘娘的女學,作為徐昭的一時興起,女學出現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說是徐昭的一時興起,但是在實際上女學的師資力量卻也是完全不弱。比如某個名傳天下的飛凰大家,比如某個劍藝超群的公孫姑娘,又比如某個才華蓋世的王後娘娘。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一句,這一任女學的幾個教授足以完爆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大儒名士。
對於女學的興起,雖然說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但是在士林界卻也是好一陣討論。畢竟,女學這種東西可是從來都沒過,不過,大趙風氣還算開明,對於女子雖然有一些隱形玻璃,但是卻也沒有到理學大興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地步。所以,女學的興建也隻是一陣輕輕的微風吹過了湖麵,雖有漣漪,但是卻沒有波瀾。
不過這一切也是因為大夏剛剛經曆過兵鋒,刀刃上的血跡尚沒有擦幹淨,自然也就沒有不開眼的東西上來找不自在了。盡管李信已經說了自己要在關中修和,但隻要是腦子正常的士族族長,基本上都沒有把這句話放在心裏。
修和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但是這一切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他們都得老老實實的。盡管說大夏已經在關中立下了統治的根基,已經沒有了多少在關中大開殺戒的可能。但是,在各個家族的優秀子弟沒有步入到大夏權力體係之前,這一切終究還是個未知數,所以,一切自然是得小心為上。
更何況,大夏可從來都沒有優渥士大夫一說。不,準確的說是,大夏沒有“刑不上士大夫”一說,該罰就罰,這是李信的規矩。所以,在沒有真正的摸準李信的心思以前,他們這些世家大族還是小心為上。畢竟,在前一陣的清洗之中,可是有著不少頑固的家族,或是風評家聲比較差的家族被直接族滅。
眼前這位陛下,可不是向東京城裏那位自小讀著儒門文章長起來的文弱君子,他可是一刀一槍在戰陣之中廝殺出來的王業。所謂上馬統軍,下馬治民講的就是這一類的人物。再這樣一位陛下麵前,若還是揣著以往的那些小心思,恐怕就真的是不知道怎麼死的了!
當然,更重要的是,李信打定了注意要在八月份的開始一場恩科,以選取賢才。一道極為平淡的法令,但是正是這道平凡的法令,才讓著整個關中平靜了下來。要知道,以前的時候李信麾下的官僚體係多半都是蜀人。
對於一個勢力而言,體係之中有著那麼多的人都是出自一個地方,可絕對不是一個好事。所以,李信在關中召開一次恩科倒也是在情理之中。畢竟,為君之道要懂得製衡,讓自己麾下的勢力保持平衡,不至於崩潰這就是皇帝的責任。更重要的是,在關中召開恩科也就是表明,自己對於關中一地的士族不會再下狠手,對於安定地方上原本動亂的民心可以說是有著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