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書房,
又是一日奏對的時間,內閣主政的幾個重要的官員緩緩地來到了禦書房。不過今日這一次確實有些不一樣,因為這一次是李信親自傳召的。雖然說李信很少召集外臣入宮,但是每當李信召見大臣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代表著陛下有大事要與他們商議。所以,他們也是不敢怠慢,在內閣的工作結束之後,就早早的來了皇宮。
隻不過,這個早早的二字,卻是需要輕輕的打上兩個引號。內閣散衙的時間並不早,在他們處理完政事之後就已經下午。不過,這也沒有什麼,畢竟,哪怕是你早晨的時候進宮,多半也是見不到李信本人的。這麼編排他們的主君或許是有些不恰當,但是實際上,李信每日早晨起了之後,基本上都是在卯時了。在皇宮裏走上一圈,或是耍上一輪劍舞,而後便是他去武監的時間。
在武監呆上一段時間之後,李信要去的地方就是少府。作為大夏的軍工生產部門,李信對於少府一直都是慎重的對待。畢竟,以強擊弱乃是人的本性,火器的出現無疑是宣告了戰爭即將步入另外一個階段。
尤其是進來聲名鵲起的神機營,讓一眾的軍將對於少府之中的火器局產生了相當的興趣。而李信,自然是也不例外。畢竟,作為一個不太合格的穿越客,他還是知道明成祖靠著神機大營吊打漠北一眾蒙古人的。所以,對於少府的重視也就是成了自然而然的結果。
不過話又說回來,自從將兵器鑄造的權力從兵部和工部摘出去之後,兵部就徹底的淪為了樣板式的衙門。戰爭權在皇帝手裏,怎麼打在樞密院手裏,輪到兵部的時候就隻剩下了統計記數的能力。前一段時間,皇宮裏麵還在討論,是不是要把樣板式衙門的兵部,給徹底抹去。不過話又說回來,如今的兵部可不就是個樣板衙門,除了十幾個屬僚以外,兵部的衙門裏就再也沒有別的東西。
工部比兵部好一些,雖然說研製軍械的權力被少府掠奪,但是工部本身的職能卻也沒有消失。甚至應該說,在鑄造兵械的職能被掠奪之後,工部的職能反倒是發揮的更好了。工部雖然位列六部之末,但是整個帝國而言卻是重中之重。無論是橋梁製造,還是道路鋪設,亦或者農具製造,全部都包括在工部之中。甚至以著李信的眼光看來,工部位列六部之二都沒有問題。
在失去了製造軍械的可能之後,工部的匠戶在大夏的催促之下開始研製新的農業用具。畢竟,如今大夏依舊是有著蒸蒸日上的態勢,所以隻要是做出成績來並不缺少升遷的可能。在如此的氛圍之中,工部之中的農具革新非常的大。
比如包上鐵皮的犁子,在增加破土能力的同時,又可以更加省力的翻土。又比如,可以幫助棉花脫子,抽線,紡織的各種器械,在一眾的能工巧匠麵前,紛紛被製造了出來。事實證明,在一群被調動了積極性的工匠麵前,沒有什麼是可以難住他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