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謙進兵涼州,算是徹底的撕掉了與大趙朝廷之間的裏子,剩下的那一層麵子也是岌岌可危的掛在外麵。等到什麼時候李元謙徹底翻臉的時候,估計也就是那一張麵子被撕下來的時候。不過,現如今在他還沒有把臉撕下來的時候,殷家朝廷也就隻能看著。畢竟,西疆已經出了一個李元浩,若是再逼出來一個李元謙,那大趙國還要不要活了。
所以,當得知李元謙兵進涼州的時候,政事堂與樞密院非但沒有責難,反而在他定南軍節度使的官位上又加了一個朔方節度使。對於朝廷而言,他們需要一個人在西邊吸引著李信的火力。於是,他們選中了李元謙。
不過,話又說回來,政事堂的做法其實並不高明,赤裸裸的驅狼吞虎之計。隻是,即便是李元謙知道這是驅狼吞虎的計策,他也隻能老老實實的接著。誰讓他處於弱勢來著?
平心而論,統禦五州的定南軍絕對算不上小,能夠湊出十萬控弦之士的黨項人絕對稱不上少,但是那也得看和誰去比。李元謙很強,但是與如今控扼千裏的大夏相比的話,他還真是有一點不夠看。畢竟,夏國是一個國家,而定難軍隻是一個地方勢力!
不論是對於之前的大趙來說,還是對於如今的西夏來說,定難軍終究隻是芥癬之疾,稱不上心腹大患。能夠稱得上是心腹大患的,永遠都隻有在北疆統治了兩千萬民眾的大魏。
所以,現在的李元謙過的很快活,但是也很鬱悶。快活的原因是因為,當初在進入涼州與青唐蕃部裏最大的一支固朗讚結成了同盟,在李信的兵鋒之下有了自保甚至是反擊的能力。雖然他選的這個盟友不太可靠,但是有盟友與沒有盟友可是一件完全不同的事情。
而令他鬱悶的則是,李信似乎是已經完全忘了他。他進入涼州已經有了一年多,可是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夏國卻是一點點西進的意思都沒有露出。雖然當初整合蕃部的動作讓他們著實緊張了幾分,但是當他們做好了準備之後,李信就再也沒了下文,好像是把他們全部忘記了一樣。
李信不來攻打涼州,那他李元謙的身份就尷尬了,當初的時候他就是以著“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理由驚到了固朗讚,讓他同意了與自己結盟。可是,這一年多的時間過去,除了巡邊的兵卒,邊境線竟然是一個成建製的軍隊都見不到。
他可以清晰的感覺到,固朗讚對他的態度的轉變。從一開始的熱情,恨不得把自己的心窩子都掏出來,到如今一副完全不冷不熱的樣子,哪怕是瞎子都可以看出其中的分別。
他知道,這是李信的計策,是他隔岸觀火的計策。可問題是,固朗讚不知道。當初的時候他與固朗讚結盟就是因為固朗讚太蠢,他在與固朗讚結盟的時候,順便就可以接收他的勢力。可是,這一切卻是建立在李信會來進攻的前提下,一旦李信不來進攻了,那他就真的坐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