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一過,便是華州。
說真的,在秦川大地,幾乎每一座有名有姓的古城都可以找出近乎千年的曆史,每一座軍州之中,都可以找出一個千年曆史的古城。華州,自然也不例外。華州東起潼關,西鄰華縣,南依秦嶺,北傍渭水。自古以來,便是有著三秦要道,八省通衢的稱謂。
若說華州,則必然避不開華陰。甚至可以說,華州這個稱號,多半也是因著華陰的名頭而得來的。
春秋時,晉置陰晉邑,便在如今的華州地界。後周貞定王十六年,韓、趙、魏三分晉室,亦是後世所言的戰國之始。華州也以著以魏長城為界,東屬魏,西屬秦。秦惠文王六年,秦魏交戰,魏敗納陰晉於秦。秦取“寧靖秦疆”之意置於寧秦縣。始皇帝二十六年,秦統天下,華陰縣歸於內史。
西漢高帝二年,高皇帝劉邦設渭南郡,寧秦縣分屬渭南郡治下。後高帝八年,又以地處華山之北將寧秦縣更名華陰縣,仍屬渭南郡治,高帝九年改屬內史。西漢建元六年,分內史為左右。華陰縣屬右內史。西漢太初元年,改右內史為京兆尹,華陰縣屬之。
後新莽篡位,始建國元年將華陰縣改屬馮翊郡。天鳳二年更華陰縣之名為華壇縣,仍屬於馮翊郡。更始元年,玄漢建立,複華壇縣舊名為華陰,屬京兆尹。建武十五年,光武帝將華陰縣改屬弘農郡,此後兩百年不改。三國曹魏黃初元年,改弘農郡恒農郡,華陰屬之。
虞太祖泰始元年,恒農郡複為弘農郡,華陰縣仍屬之。虞武帝建康六年,改設華山郡,華陰縣屬之。杜周憫道三年,廢華山郡,改設華州,華陰縣直屬華州。周文帝顯道三年,廢州改郡,華陰縣屬京兆郡,後四年,複屬華山郡。
靈太祖武昭元年,廢郡改州,複改華山郡為太州,華陰縣屬之。後靈神宗義寧九年,改太州為華州,華陰縣仍屬之。
神宗之後,便是武宗,熹宗;熹宗之後,便是哀宗。靈哀宗之後,便是戰亂之世,後梁,後晉,後秦,均是繼承不改。至此,千年的變革算是有了一個定論。
“山川秀美,民風淳樸,這華陰果然是一處人傑地靈的好地點哪!”
感歎聲傳來,與著感歎聲一同傳來的是一個穿著素白儒服的士子,還有身後一行彪悍的人馬。跟在士子身邊的,是一個穿著鵝黃襦裙的女子。雖然老老實實的跟在士子身旁,但是隻要一看她骨碌碌的眼睛便是知道,這絕對是一個古靈精怪的主。
這一行人馬,自然便是來到這裏的錢蕊錢姝姐妹。在潼關的時候,錢蕊感覺女子出行甚是不便,所以便換上了一身士子儒袍。與著自家妹子一起,做出了一副富家公子攜美出行的打扮。如此一來,倒也真的讓那些蜂擁而來的狂蜂浪蝶少上不少。見到這幅打扮有效,她也懶得去換回自家的衣裙,索性便穿著這一身衣服往著長安而去。
奇巧會在五月末,如今隻是五月中旬,昨日他們一路疾馳,在即將關城門的時候到了華陰。不過,既然到了華陰,那自然少不得遊覽一番。說一句實在話,杭州城的小家碧玉他們看了一個透徹,柳三變填的那首望海潮他們也背過不少。也能夠體會得到,從詩文之中滾滾襲來的那一股富貴氣息。但是,對於錢蕊來說,秦川的風貌卻是她從未領略過的。
而且,既然是玩了一個才子佳人行的把戲,那又為什麼不堅持到底呢?更何況,華陰去長安不過是二百餘裏,以著馬車的速度,快馬加鞭,日夜兼程的話,兩天時間便可以到達長安。如今不過是五月十五,距離著奇巧會開始的五月二十八還有十三天的時間,時間既然是充裕的緊,那自然少不了遊覽觀光。更不要說,華陰這裏,還有著五嶽中的西嶽!
當然,遊覽歸遊覽,但是該趕路還是得趕路,充其量就是路多繞一點,走的慢一點。畢竟,他還沒有忘記自己這一次過來是做什麼的。
錢蕊敲著手中的折扇,這折扇乃是在潼關裏的一處商鋪裏麵買的。據店主所說,這東西乃是長安那邊流傳出來。對於這句話,錢蕊考量了一下發現可信度確實不小,同時心底也就多了幾分算計。
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最愛麵子的人毫無疑問就是那些讀書的酸生。對於他們而言,沒有什麼東西比裝逼更重要。風度翩翩,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些便是他們的追求,所以,對於這些能夠讓他們看上去更加的搶眼的東西,他們根本不會拒絕。更有甚者,即便是天氣寒冷的夠嗆,手中的一把倭扇也是從不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