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一地本屬吐穀渾,而後歸屬於吐蕃。作為胡人盤踞之地,青海一直都沒有落入過漢家王朝的手裏。因為沒有落入漢家王朝的手中,青海自然而然的保持著原有的生活習慣。
雖然農耕也曾經在這裏出現,但是經過了不知道多少時間之後,這些事情早就被人忘到八千裏以外去了。到了李信接手這裏的時候,李信忽然發現,這裏的環境依舊保持著完整的自然風貌,人與自然和諧的相處在一起…..
這些自然是官方的發言,事實上,這裏的處境非常的荒蠻。過於原始的生存方式和過於簡陋的社會製度,導致了青海一地從一開始就不怎麼樣。雖然說混居在這裏的吐蕃不少,但是也就僅僅這樣了。一個個鬆散的部落,甚至沒有形成一個將他們維係在一起的部落聯盟。可想而知,這裏的民眾數量又會有多少。
中原王朝的漢人從老祖宗的時候開始,便經曆了漁獵,遊牧的過渡,而對於植物的馴化,則是標明了這一個文明興起的開始。隻有農耕民族才可以支撐起一個璀璨的文明,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而青海這裏鬆散的製度,則是宣告了他們根本不可能誕生出一個足夠璀璨的文明。
以劫掠為生的遊牧民族固然可以使得他們興盛一時,甚至可以被譽為天之驕子,但是這一切就如沙灘上的城堡,看上去恢弘瑰麗,實際上卻是脆弱的不值一提,隻需要一個小小的浪花就可以將他們盡數覆滅。
在八旗軍剛剛攻占青海的時候,曾經有人粗略的統計了一下,青海一地的居民不到五十萬人。或許有人覺得這個數次並不少,但是與關中蜀中的地域比一下就可以知道這裏的人數究竟是有多麼的稀少。蜀中有民一百六十萬戶,關中有民一百三十萬戶,再加上涼州等地的移民,加起來約莫是三百四十多萬戶。
一戶五人來算,就是一千七百多萬人。而青海卻隻有五十萬,還不到二十分之一,準確的說是三十四分之一。而青海的疆域則是大約有夏國疆域的六分之一,可想而知,這是一個多大的缺口。
也是近些年來大夏朝廷關於農墾兵團的事情一直都沒有停止,青海宣撫司這裏才將將有了一百萬人。不然的話,一個個知州就看著自己治下那幾千戶的治民哭去吧!須知道,在內地做知縣也不是這個待遇啊!
不過,也正是因為農墾兵團這一個陰損到了骨子裏的策略,所以青海這邊的民眾才稍微的多了起來。畢竟,三年後農墾兵們所獲得的百畝良田基本上都在這一片,所以無論是他們願意還是不願意,他們都得在這裏定居。
百畝良田對於他們而言,乃是一個實在是不能抵擋的誘惑。沒有人可以想象的到小農經濟之時的農民對於田地有多大的渴求,有著多麼大的熱情。在百畝良田的誘惑下,一個個的民夫撇下了心中的諸多顧慮,撇下了心中的忌憚,撇開了那一抹故土難離的情懷,來到了這一片地域。當他們知道自己在這裏會有一百畝良田的時候,他們一定會堅定的留在這裏,絕不動搖。
沒有一個農夫可以抵擋得了田地對他們的誘惑,李信是這麼認為的,傅青主也是這麼認為的。
且不提一幫子節操已經徹底掉落的君臣,西域那邊卻是已經將戰火燃起。作為前朝時的安西、北廷都護府,如今已經盡數化作了喀喇汗,於闐,高昌,花刺子模等四個汗國。而柴嘉這一步的目標就是,高昌,還有他背後的喀喇汗。
作為安西都護,柴嘉自認不是什麼野心勃勃之輩。但是,眼前臨到的環境著實令他尷尬的很。所以,為了讓自己的名聲勉強還能拿出手,順便也是為了自己看中的一枚大將軍印。柴嘉決定對高昌開戰!
高昌是大趙的屬國,高昌是北魏的藩國,但是,那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