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開皇五年,六月十三,吉。
一個不大的場地之中,多多少少的圍著一群人,有著穿著皂衣的小吏,也有穿著綠袍的官人,更有穿著一身平常工匠打扮的匠人。在大夏,工匠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詞彙,雖然說大家夥對於匠人不怎麼在意,但是奈何李信對於匠人卻是給出了足夠的尊重。隻要是技術有了重大的突破,不論是名聲還是利益,在那一刻就全部都有了。
所以,因著李信的態度,大家夥對於工匠還是比較尊重的。
而且,在李信表示了對於新技術的需求之後,以及掛在工造司裏麵的諸多實用性技術的要求。一個個經驗豐富的工匠們開始摩拳擦掌的準備著這一切,事實證明,漢人這一個古老的民族從來都不缺少名為創造力的東西。隻要有著需求,他們什麼東西都可以製造出來,隻要這個東西不超過他們理解界限的話。
而今天這麼一幫人聚在一起的原因也很簡單,煉爐。
在冷兵器時代,一個堪稱是命脈的東西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鋼鐵。事實上,大漢能夠以著鋼製的武器吊打匈奴人,欺負鮮卑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作為中原王朝的大漢掌握著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後代的王朝之所以逐漸變得弱勢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冶煉的技術正在被胡人學走。
沒了技術的碾壓之後,漢人對陣草原民族就開始出現了頹勢。如果是在王朝極盛的時候,或是王朝局勢沒有衰微的時候,這些草原人還是可以吊打著玩的。但是,在王朝衰微之後,漢人就再也沒有力量去對付草原人。不像漢朝,即便是處於帝國覆滅的前夜,照樣可以在胡人的地盤上打著玩。即便是作為一個割據的諸侯,也照樣是可以保持這樣的戰績。
原因是什麼,原因是漢人的技術正在流失。在另一個時空之中,李世民雖然被尊為天可汗,享受漢人和胡人的共同尊重。但是,從某意義上來說,這個坑貨不僅坑掉了漢人千年的族運,也順便坑了一把自己的子孫。
毫不客氣的說一句,漢家技術大規模的外流毫無疑問便是在李世民在位的天可汗時期。漢胡並舉,兼收並蓄,聽著固然是霸氣非常,但是就現實意義上來說,李世民這一把卻是做錯了。
閑言少敘,步入正題。
在廣場的正中放著一個小小的煉爐,一個穿著工匠服飾的匠人站在煉爐的旁邊,臉上滿是緊張的神色。楊樹生是一個老實本分的人,而老實本分的人又往往會和木訥連接在一起。所以,他緊張了!
一滴滴的汗水順著他的額角出現,不知道是天氣炎熱還是自己心急火燎。就在這時,一個聲音響起,“楊老三,你怎麼縮得這麼厲害。是不是自己不行了!”略帶著一絲惡意的譏諷話語從一個角落響起,楊樹生不用回頭就知道這個人是誰。
於是他頭也不回的吼了一句,“陳老二,老子要是不行了,還怎麼把你弄出來的。”誠然,楊樹生是一個老實人,但是他還有著一個特點就是,每逢緊張的時候他的嘴就會變得特別的賤。陳老二也不惱,開口道:“這就是你老小子弄出來的東西,老子怎麼看著都覺得不對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