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開皇八年的風聲終究是在悄無聲息之中過去,隨之而來的大夏開皇九年更是讓人充滿了期待。對於這個國家來說,不,準確的說,是對這個世界來說。一股新的活力開始被注入到這個有些老朽的世界之中,同樣,隨之而來的開皇九年對於雲南路的諸多土司來說,這就不是什麼值得令人高興的事情了!
之所以如此的原因也很簡單,大夏的兵鋒駕臨了這裏。
對於他們而言,準確的說,是對於大多數的土族首領而言,一個特別強勢的政權對於他們來說根本就不是什麼好消息。就好比,在原本的時候,即是高其昌為政的時候,因為需要仰仗他們的兵士,所以對待他們是頗多的優待,換句話來說,這些土族雖然名義上是土族,但是真正意義上而言,他們卻是當地的土皇帝。
而大夏為政之後,這裏就發生一件相當奇妙的變化,那就是他們真的變成了土族。
他們意圖反抗,但是現實的結果卻是告訴他們,他們想多了!大夏的疆域,人口,戰力,全部都不是他們能夠相媲美的。其中更嚴重的一點就是,他們的內部出現了叛徒。
古往今來,堅固的堡壘永遠都是從內部崩塌,土族自然也不例外。
雲南之地,取意自然是彩雲之南,號稱雲南。而在這裏,最多的東西而且最普遍的東西毫無疑問便是山。甚至,雲南在另一個時空之中還有著滇的稱呼。諸如此類的稱呼雖然做不得什麼大數,但是卻也隱隱提點出了這個地方分屬蠻荒之地的事實。
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雲南路的土族與漢民的數量幾乎可以說是一半對一半。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這幾乎是一個有些荒謬的比例。不過,這些東西倒也是沒有什麼,畢竟,真要是論起來的話,所謂的漢民苗民其實也沒有多少區別。
三百年遠離中土,即便是漢民也幾乎是化作了當地土族。不過,漢民存在的影響到底還是存在,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移風易俗。龐大的漢民數量與知識分子可以說對這個原本分屬蠻夷的國度帶來了諸多的變化。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佛教。
佛教的優點與缺點是什麼,筆者已經懶的去討論。但是有一點卻是一個已經論證出來的事實,那就是,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家對外的進攻性不足。恰好似南北朝。
在南北朝初期的時候,北方民族奉為國教的乃是佛教,而在南部國家,即是東晉所信奉的乃是道教。胡人信胡教,漢人信漢教,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是這個道理。隻不過,有一點令人遺憾的是,東晉時候的道教與著後世清靜無為的道教有著極大的區別。
至於這個區別有多大呢?請仔細的參考秦漢魏晉之時的幾次巨大變動,譬如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再比如東晉末年孫恩弄出來的那一次大簍子。可以說,道教之所以會變得清靜無為的原因就在於他們流的血已經足夠的多了!同樣,也正是因為漢人對於本土宗教的敵視,才有了後來所謂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稱謂。
佛教則是不如,盡管說佛教會滋養出白蓮教,摩尼教,明教等一係列的怪胎。但是佛教總體的風氣還是偏向於閉守的,當然,這裏麵還有這麼一個理由。那就是,和尚不事生產,而且佛田還是免稅的。
知道曆史的都該明白,後世的滿清是怎麼把蒼鷹的子孫,號稱是黃金血脈的蒙古人玩殘的。佛教盛行之後,固然會對於政府的統治產生利益,但是對於整個國家和民族而言恰恰是不利的。換而言之,在佛教盛行之後,得利的也就是政府而已。誠然,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家統治勉強趨向於安定,但是這個所謂的安定卻是以著閹割整個民族的勇氣,或者是烈氣來換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