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彙源啟動了“果樹銀行”計劃,由果蔬研究種植示範基地和優質水果加工中心、果品包裝儲存中心、果品交易中心、技術培訓中心一起,構成一個包括果蔬科研、果蔬種植示範、技術培訓、果品儲存、交易和加工在內的完整係統。
這是彙源經營模式的一次巨大創新,實現了從個體農戶到“龍頭企業+產業基地+廣大農戶”全新發展格局的升級,搭建起小農戶進入大市場的橋梁,對於增加農民收入有著極其現實的意義。
“有了彙源‘果樹銀行’,彙源負責給我們提供優質果苗,教我們怎麼栽種,還保證收購,果子不愁賣了,果樹就能真正成為我們的搖錢樹、金銀樹、幸福樹,成為咱農民身邊的‘銀行’”。對於加入彙源“果樹銀行”計劃的果農來說,“果樹銀行”並非一個抽象的概念,它實實在在地承載著他們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現在彙源全國戰略性布局加速,在湖南懷化、山西右玉、吉林舒蘭、安徽碭山等地簽約新建了多個大型水果基地項目,“果樹銀行”計劃正式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如今,在吉林、北京、山東、河北、湖北、湖南、江西、廣西、三峽庫區和新疆等十幾個省市,彙源都建立了綠色環保的水果基地,與當地果農一起共建綠色家園。
朱新禮的可貴之處在於,他知道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隻有整個彙源、整個社會都來關注“三農”,支持“三農”,“三農”問題的解決才有希望。所以他不遺餘力地在一切可能的場合和機會為“三農”呼籲呐喊,同時他要把這種對事業的愛、對“三農”的情變成全體彙源人的群體意識和行為。他經常不斷地引導員工了解國情、了解三農、了解企業,使他們人人都清楚事業的價值所在,清楚企業的前途所在,清楚個人的目標所在,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同心同德。“推動新農村建設,實現農業產業化,關鍵要以市場為導向,以龍頭企業為載體,整合各方麵的資源,發揮各個地區的比較優勢。”
於是,在彙源15周年慶典當天,“情係三農、共同發展促進會”正式揭牌成立。
這是彙源支持新農村建設的一次大膽創新,也是一次具有深遠意義的戰略升級。對此,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沈建國女士給予了高度評價,她希望更多的企業像彙源一樣,為推動各地資源共享、實現農業產業化做出貢獻。
隻有為國家、社會和他人做出了貢獻,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和讚譽,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和幸福。一定要符合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社會的利益,這個企業才能長久。
朱新禮躊躇滿誌。
慈善本色
朱新禮和彙源熱衷於公益事業,總是想方設法為社會多做點貢獻。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彙源開始為山東貧困大學生提供助學金,為孤寡老人提供養老金;彙源還在山東經濟管理學院設立了獎學金,鼓勵寒門學子積極上進;此外,在每年的教師節慰問辛勤的園丁,已經成為彙源集團的慣例。
朱新禮還一下拿出20萬元圓了沂蒙山20名貧困家庭子女的大學夢;他把專業技術學校辦到了企業,學生畢業後直接分配到工廠實習就業;他從2001年起,撥出專款在曾經就讀過的山東經濟管理幹部學院設立獎學金,每年獎勵前30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駐地一村莊群眾吃水困難,他派人帶著20萬元前去幫助打井,並對工作人員約法三章:不準宣傳報道,不準給群眾添麻煩,不準把錢挪作它用;他到江西修水老區考察回來,撥出200多萬元專款在那建立一所高水準的希望小學。1998年南方抗洪的前線、50周年國慶閱兵現場、公司周圍的村鎮,無不留下了彙源人慰問、走訪、奉獻的身影。迄今,彙源支援各種社會公益活動錢物折合5000多萬元。
2004年,朱新禮與馮侖、王兵、李東生、馬雲、江南春等知名企業家發起成立並管理運作的華夏慈善基金會。朱新禮代表彙源為華夏慈善基金會“愛佑童心”項目捐款200萬元,該項目是華夏慈善基金會專門針對孤貧先心病患兒設立的手術治療資助項目。截至目前,“愛佑童心”項目已經幫助500多名孤貧先心病患兒通過手術治療擺脫死亡的威脅。朱新禮還代表華夏慈善基金會,向北京市殘聯捐贈了5套價值120萬元的人工耳蝸,用以幫助失聰的孩子聽到這個世界美妙的聲音。
2007年9月15日,朱新禮將一張460萬元的支票交到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負責人手中。這筆善款將在中國西部貧困地區援建希望小學,資助貧困兒童,並幫助智障兒童輔讀學校改善辦學條件,普及特奧運動。
這並不是2007年彙源慈善捐款中最大的一筆。此前,彙源拿出550萬元用於支持山東新農村建設,並對考上大學的寒門學子給予幫助。僅2007年,彙源就投入2000多萬元用於各項社會公益事業。彙源先後出資400萬元,在江西老區修水修建彙源愛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