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五章 歃血為盟(1 / 2)

“紅旗幫舉旗了!”

“聽說推舉出了新洪門大哥...”

“各家各戶當家的準備去南社了。”

“三月初三要祭龍王嗎?”

“會盟!那是要和土人會盟了!”

“......”

巴拉望島上聚居於北部沿海的漢人、疍民被各種消息牽動著,議論紛紛。隨著周大師傳道講課的繼續,方圓百裏的島上華人都已經聽到了他的名字,而他的主張,也被聚集而來的聽眾口口相傳到更遠的地方。

不過幾日,各個村寨就已經遍傳關於周曉峰的各種傳聞。隨著故事傳播,版本各有不同。有說周曉峰能上天入地,飛來飛去的,有說他刀槍不入,金剛不敗的,更有人猜測周曉峰是神仙下凡,或者是大能轉世,要不就是修成了金剛羅漢正果,有不壞金身。

反正古人迷信,無法理解的事情,往往就能往神仙鬼怪上麵扯,如是,謠言越傳越玄乎。

在漢人與疍民組成的二三十個村落,三四萬漁民和農民中,以前紅旗幫餘部骨幹為核心的天地會分支,算得上是所有這些“海外棄民”的依靠。正是紅旗幫的悍勇,令兩族華人團結在一起,扛住了十數萬山地人的攻擊。也因為紅旗幫的傳統,讓他們能夠獲得打漁種地之外的額外收獲。紅旗幫的支持,就相當於取得了合島上數萬華人的支持。

而有熊氏十八部的首領也帶著親信應邀而來,隨著雙方商談的深入,各項細節討論得更加完備,聞訊而來的族人也越來越多。

雙方的會盟,已經水到渠成了。

...

當夜,泰泰灣沿岸響起了萬千人的歌聲。

疍民的漁歌,山地人的山歌,還有阿哥阿妹們唱著情歌,為客人們唱起酒歌,各漢人鄉寨和山地人部落從未有過如此融洽的場麵。

海邊營火點點,與天上的繁星交相輝映。

周曉峰走出堂屋,聽到兩岸對唱,望著歌聲最嘹亮的那片張望了一會兒,向身後的黎明問道:“他們在唱什麼?”

“回龍頭,這都是漁民們世代相傳的船謠,唱的是在海上討生活的艱險、苦難還有收獲的快樂,也有讚頌海上神靈,紀念祖先的。”

“哦,你們兩邊語言不通,竟然也能放歌對唱嗎?”周曉峰輕聲又問了一句。他靜靜地傾聽著這數百上千人的對唱,歌聲似乎含有無限地豪邁,又隱隱含著不盡地哀傷和憂愁,隻是……其中也自有一種激昂,令人蕩氣回腸。

“是啊,雖然語言不通,平日裏在海上也能對歌,畢竟,如果沒有什麼大的衝突,我們也願意和山地人友好相處。”

......

鹹豐二年三月初三,南社。

泰泰灣兩岸,兩族營地之間,大批的篝火堆還在冒著嫋嫋青煙,木柴多已被燒的發白了。漢人和疍民們利用餘燼熱著早飯,而山地人也烤熟了自帶的肉幹、魚片。

有熊氏首領們早已被告知兩族今日即將結盟,他們也把這個消息通知給了各個部落。雙方在海灣的兩岸聚集起來。大家趁著這個熱鬧盡情喝酒,敞開吃肉,哄笑聲不時響起,一派喜氣洋洋。

雖然雙方的隔膜依然存在,但在周曉峰和雙方首領的約束下,往日的積怨被放到了一邊。大家品嚐著熱騰騰的飯菜,吃飽喝足後,便耐心等待著那個重大時刻的到來。

細節都已經談妥了,紅旗幫將改名紅旗軍,由精壯漁民以及部分有熊氏漁民組成將近五千人的水軍。而有熊氏也將接納兩千餘漢人、疍民加入有熊軍、龍鱗軍、虎咆軍以及霸王軍組建成一萬兩千人的陸軍。

黃世仁黃秀才作為島上唯一取得有功名的知識分子,加上黎明等數十名讀書識字的漢人,他們將成為兩軍的智囊團,負責出謀劃策之外,他們還要為兩族戰士開蒙,並擔任起文書工作。

“開始吧!”

鑼鼓喧天中,穿戴上了一身神器,如同金甲神人般的周曉峰和同樣身著盛裝的周博與黎叔同事登上臨時搭建的高台。看到下麵都準備的差不多了,他向黎叔點點頭,後者高呼道:

“茲當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謹選吉日,諏良辰,設龍祖之靈位,虔伸祭奠,當三光之照,共矢至誠。伏願豪傑同心,雷雨擬經綸之盛;英雄合誌,光輝如璧玉之圓...上三牲!”

會盟儀式正式開始,一隊武士端過來牛心、羊頭、豬頭各一對,恭恭敬敬地擺放在立有“華夏始祖太昊上帝伏羲氏”、“華夏始祖黃帝軒轅氏”、“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三塊牌位的供桌前。

“華夏子孫祭拜始祖靈位!”

不論漢人、疍民還是有熊氏族民,麵對始祖牌位,一個個都顯得萬分虔誠,跟著周曉峰叩首跪拜。

“世衰道微,正英雄建業之秋;水秀山清,本豪傑立功之地。古帝王烏牛白馬,告天地而起義桃園,破黃巾而三分鼎足。繼起者或據瓦崗而立寨,或鎮梁山以稱雄。賢豪之崛起,不一而足。有清以來,我天地會招募英豪,反清複明,仰慕前賢,追隨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