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三十三章 石相公(1 / 2)

“.....賊渠以石為最悍,其誑煽莠民,張大聲勢,亦以石為最譎”。

在曆史上石達開的評價頗高,就是他的老對手曾國藩對石達開也是又愛又恨,愛惜其才,卻恨不能為其所用。

當年左宗棠曾評價石達開:“狡悍著聞,素得群賊之心,其才智諸賊之上”。

翼王石達開乃是一代傳奇人物,也是周曉峰向來仰慕的一位悲情英雄。太平軍中,天王洪秀全愚昧,東王楊秀清剛愎,南王馮雲山是老好人,西王蕭朝貴靠著和楊秀清一起裝神弄鬼出位,而韋昌輝則貪權殘忍,殺戮太過。隻有這位‘石相公’為人豪爽,性情溫厚,又體恤軍民,被稱為‘義王’。

對他的今生後世,周曉峰還是頗為熟稔的。

石達開也是廣西客家人,出身小富之家,他父母早亡,從少年時代就開始獨自支撐家業,在耕種之餘,還經營一些小買賣,日子過得平安富足。他小時候聰明伶俐,喜歡讀書,尤其愛好兵法。等到稍稍長大之後,他經常吟誦一些豪壯的詩詞,也經常說一些建功立業的大話,隻是大家都沒有把這個孩子當回事。

石達開十二歲的時候,身材魁梧,容貌英俊,仿佛一個成年人一樣。他認為自己有的是雄才大略,慷慨豪邁,生出了經綸天下的誌向。於是他四處出遊經商,行俠仗義,結納四方豪傑。回到家裏的時候,又象大人一樣為人排憂解難,接濟窮人,扶助老弱病殘。如果有人上門求助,不論是農夫商人還是乞丐和尚,他都熱情的邀請他進入自己的家門,用酒菜款待。

就這樣,到石達開十四歲的時候,在家鄉一帶,已經小有名氣,村裏的人很敬重他,江湖豪傑也爭相傳頌他的美名,叫他“石相公”。

石達開曾經四處拜訪名師,練習武藝,他的功夫結合了少林、武當派的精華,自己又思考研究出一套拳術,招式很多,有“弓箭袋”,“懸獅裝”,他練習的步法也很玄妙,叫做“鴛鴦連環步”。

道光二十七年,石達開十六歲,洪秀全、馮雲山很早就聽說過他的美名,親自上門拜訪他,席間談論天下大事,被石達開的風采所感染。石達開認為洪秀全是命世英主,對洪非常欽佩;又讚賞馮雲山的才學氣度,就答應入會,約定:驅逐韃虜,共禦外侮,救民水火,複興華夏。

二十八年冬,石達開率領貴縣的教眾在六屈打敗了當地團練,搗毀了敵人的巢穴,團練首領周鳳歧隻能落荒而逃。。

道光三十年七月,石達開捐棄家產,率眾起義,在貴縣祭旗誓師,帶領兵馬進占六烏山口,聲勢震動兩廣。不少土家、客家人攝於石達開的威望,加入了石達開的部隊,石達開的聲勢更大了,等到他帶領人馬趕到金田和拜上帝教彙合的時候,人馬已經超過了四千人。

石達開主管練兵和理財。他按照古代練兵的方法,教習士兵,製定軍紀,部隊整齊嚴明。又執掌太平天國聖庫,他力行財政公開,一絲不苟,懲戒貪墨不法的人,他的威望越來越高,雖然年紀小,但是沒有人敢不服他。臘月,洪秀全在金田起義,封他為左軍主將,當時的他隻有十九歲。

鹹豐元年四月,太平軍到達象州中平城,都統烏蘭泰率兵馬五千人在羅秀村紮營,阻擋太平軍通往中平西北的道路,五月,清軍進發到了獨鼇山,和石達開隔仁義河對陣,彼此相距隻有十裏。

烏蘭泰的兵馬剛剛到達,石達開就命令小股部隊不斷騷擾,持續了幾個晝夜,清兵寢食難安,疲於應付,沒有精力展開作戰,於是石達開派遣主力,趁著夜色,迂回到清軍梁山村大營的側後,又在仁義河上築起了大壩,采用漢朝韓信擊敗龍且的辦法,堵塞河水,並且設下伏兵。

第二天,石達開率領三百人,過河佯攻,清兵用火槍和火炮抵擋,石達開撤退。清兵追擊,石達開回頭再次和清兵作戰,打了一會兒,再次撤退。烏蘭率領主力猛追,到了仁義河,清兵大聲呐喊追殺,水流比較淺,幹脆騎馬泅渡。

石達開的伏兵看到敵人已經渡過了一半,於是扒開大壩,放水淹人,烏蘭泰的人馬被淹死了一千多人,已經渡過河的,遭到伏兵的殺戮,損失過半。這個時候,梁山村喊殺聲四起,土炮的聲音連續不斷,烏蘭泰趕緊回頭挽救大營,石達開回馬渡河,會合伏兵大肆追殺,獲得了大勝。

石達開認為敵人已經變成驚弓之鳥,可以乘勝全部殲滅,於是在夜裏率領勇士七名,偷偷進入烏蘭泰的獨螯山威寧大營,進去之後,四處放火,連聲高喊“長毛來了!”

清兵認為大營已經被攻克,全數倉皇逃走,亂哄哄的從山頂往下跑。當時夜色昏暗,山路陡峭,清兵互相踐踏,死屍遍地。石達開又命令幾十個人,推著威寧營內的火炮二十門,從山頂向下射擊。清兵被擊中很多,墜崖、落水以及被炮炸死的人無法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