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軍三敗楊三寨,折損了上千人馬,楊秀清拿這顆硬釘子愣是無可奈何,到了此時,他才明白到強龍不壓地頭蛇的含義。
有心要整兵再戰,別說是手下將士心生怯意,就是那條水浸之後結凍變得濕滑的山道就讓人頭疼。
糾結了半天,楊秀清終於收起了蠻幹的念頭,所幸損失千把人對於依然兵強馬壯的太平軍來說談不上傷筋動骨,最大的損失是對士氣的打擊。
這是無可奈何之事,象那孫猴子當初不也把十萬天兵天將打得屁滾尿流嘛,這就是主場作戰的好處。等到他離了花果山,神馬蝦兵蟹將、山精樹怪都能拿他作法.....神氣如齊天大聖孫悟空都有落難的時候,何況凡人乎?
勝敗,乃兵家常事爾。
恢複了理智的楊秀清是可怕的,他調動了一幫在道州、永州招來的礦工出身的士兵,沿著山腳往上百十米,在多處山道拐彎之處開挖地洞,填埋以火藥。
“轟隆”一陣巨響之後,楊三寨山腳的地形已是麵目全非,平生多處懸崖絕壁,山寨通往外界的道路被徹底毀壞,這下山下的人上不起,寨子內的人也難以下得來了。
正應了周掌櫃的那一條絕戶計,打在了楊三寨的痛處。龍蛇相爭,最後是失敗的一方不勝而勝,打贏的一方不敗而敗,算是落了個兩敗俱傷。
楊秀清留下了一營精兵把守山腳,領兵而去。
盡管後山還有山農采藥的小道可以下山,非精壯無法出入,等於是把大部分人給困在了山上,被人卡住了脖子,楊三寨這大別山一帶的大龍頭短時期內是無法有什麼作為了。
新年臨近,楊秀清還得繼續宰肥羊,四萬精兵除了部分防守大營之外,大部被分散派往周邊的金寨、英山、舒城、嶽西、金安等地發展。
.....
而就在楊秀清為糧草而發愁之時,石達開所部卻在鄂西北混得風生水起。
自從兵敗漢陽之後,周曉峰並沒有派兵追殺,而是選擇了清理繳獲,消化俘虜,安撫百姓,鞏固勝利成果。有意放任石達開部從容撤退,使得這一路太平軍除了損失在漢陽戰場的幾萬兵力之外,反而多了恢複與發展的時間。
十二月十三日,石達開部出漢川西進,數十萬大軍兵分數路,浩浩蕩蕩沿路橫掃。十五日入駐天門,十八日抵達荊門,數日之間掃蕩數縣,所損失的兵力不僅是補充上來,還超過了戰前。
四十餘萬大軍團團圍住了小小一座小城,不過一日功夫便已破城,連帶著周邊鍾祥、當陽、遠安等縣也被拿下。
因為沒有追兵的壓力,太平軍兵分數十路,四麵開花,打土豪,分田地搞得如火如荼,軍民關係也是十分的和諧,令石達開在鄂西北的聲名如日中天。
石達開大旗所至,遠近精壯紛紛來投,隊伍迅速壯大。
就在楊秀清兵敗楊三寨之際,石達開提兵三十萬,北上襄陽。
.....
“嘟!-”
十二月的南海依然是暖風和煦,風平浪靜,正是最舒適的時節。美麗的泰泰灣中波光粼粼,帆影點點,在溫暖的陽光下顯得平靜而安詳。
向晚時分,一聲悠揚的汽笛聲從遠方傳來,打破了這片海域的寧靜,驚起了海麵上盤旋的海鷗。
近了,一支船隊出現在地平線上,經過了十幾天的航行,周曉峰終於又看到了巴拉望島的黑影。岸上,早已接到快船消息傳報的戰士,家眷,山民和漁民們聚集在岸邊,迎接首領勝利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