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周曉峰卻是多慮了。
就像當日的左宗棠一樣,俾斯麥現在還隻是一位稍顯莽撞還不夠成熟的政客而已,用不著太過拔高對方,也不必刻意提防。
俾斯麥來遠東的任務,其實和弗裏德裏克.威廉片言隻語交待給他的任務一樣,隻不過是來觀察加公關的,純粹是商務訪問。
換句話說,俾斯麥先生是帶著友誼而來,為在瀕臨瓦解的神聖同盟中被忽視的普魯士尋找可能的利益——當然,有利益才能建立起偉大的友誼。
在後拿破侖時代,,沙皇亞曆山大一世於一八一五年九月發起倡議,奧地利、俄羅斯和普魯士三國君主--奧地利皇帝法蘭西斯一世、俄羅斯皇帝亞曆山大一世和普魯士國王腓特列·威廉三世為了維護君主政體,反對革命而締結了神聖同盟。
當時,拿破侖帝國瓦解,維也納會議結束後不久,由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發起,得到奧地利皇帝弗蘭茨一世和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讚同。
三國在巴黎簽署了《神聖同盟宣言》,標榜根據基督教教義處理相互關係,三國屬於上帝統治下的“同一家庭的三個分支”,三國君主以“手足之情”“互相救援”。引導臣民和士兵“保衛宗教、和平與正義”,要求人民遵守教義,恪盡職守,並邀請承認盟約原則的國家參加同盟。
後來,除英國攝政王、奧斯曼帝國蘇丹及教皇外,歐洲各國君主紛紛加盟神聖同盟。神聖同盟先後鎮壓了意大利革命和西班牙革命,還曾企圖幹涉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神聖同盟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各國人民的強烈反抗。
1848年,歐洲革命風暴席卷各國,奧地利首相梅特涅在維也納革命中男扮女裝出逃,後來連國王也逃離維也納,神聖同盟到此瀕臨瓦解,最初結盟的三國更是早已貌合神離。
普魯士夾在英法與沙俄之間,卻被英法所孤立,又不願意替沙俄出頭。沙俄現在陳兵數萬於奧斯曼帝國的屬地—多瑙河兩公國—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邊境,雙方緊鑼密鼓磨刀霍霍,而英法等國也在加緊備戰。
同為神聖同盟的一員,普魯士卻隻有旁觀的份,處境相當尷尬,而周曉峰的出現,卻給普魯士帶來了某種機遇。
當日周曉峰為了拉攏赫爾曼所代表的普魯士上層,不僅是下了兩個大單,讓他們就是做掮客也能掙取不菲的利潤,為了合作建立槍炮生產線,他甚至奉送了幾份新式武器射擊圖紙,讓普魯士幾家軍火生產商驚歎不已。
其實也就是改進了幾處構造而已,前膛步槍改成了後膛步槍,加上彈倉射擊,並用尖彈取代了圓彈。
這已經是跨時代的進步,相較於老式火槍,堪稱神器!
“國王殿下,為了表示我們的誠意,本國的武器供應商配合禮和洋行超額完成了您的訂單。超出的部分,就算是祝賀您登基的禮物吧!”
接過赫爾曼遞過來的交貨單,周曉峰一條條查驗之後,忍不住喜上眉梢。
數月前向禮和洋行第一批訂購了法式米尼步槍五千支,百萬發子彈,五十門各種規格的陸戰火炮,還有十門中小型號的克虜伯火炮。後來又追加了一萬支各式步槍和槍彈火藥以及相應的生產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