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七十九章 千軍萬馬下廣州(1 / 2)

.....

庫頁島位處黑龍江出海口的東部,東麵和北麵臨鄂霍次克海,西隔韃靼海峽及涅韋爾斯科伊海峽與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相望,南隔宗穀海峽與北海道宗穀岬相對。南北長近兩千裏,東西寬達三百裏,麵積近八萬平方公裏,有兩三個台灣島那麼大,是清代疆域最大的島嶼。

中國也是最早管轄庫頁島的國家,從唐朝開始,中國就管轄著包括庫麵島在內的黑龍江和烏蘇裏江下遊地區。

對於閉關鎖國的滿清來說,一座遙遠的北方島嶼,即便麵積再大,位置再重要,得與失都無關其大局,因為現在滿清的天下,早已變得千瘡百孔,哪裏還會關心幾千裏之遙的一座荒島。

四月間,繼湖廣閩浙等地爆發反清起義之後,又有劉麗川等人領導小刀會在上海起義,同樣以‘誅除韃虜,複興中華’相號召。

旬日內,除了各國租界,上海太倉等地被起義軍席卷。其時,蘇南各地府縣仿佛在一夜之間冒出許多股反清武裝,華東富庶之地失去大半,滿清的賦稅已經無法支持軍餉。

更關鍵的是,漕運自長江以南都被截斷,沿河船工罷運,連北京城的糧食都開始短缺。

當一個個噩耗傳到京師,物價一日數漲,愈發加劇了人心動蕩。

是月,鹹豐帝準刑部侍郎雷以誠所奏,在河南、江蘇、安徽等地推行厘捐,以解決稅收減少,軍餉激增,部庫儲存漸趨枯竭的局麵。

抽厘亦稱“厘捐”,是對運銷過程中的日用必需品抽收百分之一稅款,作為臨時性籌款措施,實為變相捐輸。厘捐分“活厘”(抽行商之貨物通過稅)、“板厘”(抽坐商交易稅)。

後經勝保奏請,厘捐推行於湘、鄂、川、新、奉、吉、皖、閩等省,名目繁多,如統稅、統捐、產銷稅等等,並不限於值百抽一。

厘局的開啟,使各地民眾身上的負擔日益加重,加上胥吏的盤剝,民生愈發艱難,破產‘從賊’者日眾。

為解財政拮據之急,鹹豐朝還開始發行當十錢。自鴉片戰爭以來,特別是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後,連續不斷的內憂外患,使清王朝財政日益困窘。

發行當十錢,其實是實行通貨膨脹政策。雍正年間定製每製錢重一錢二分,每千枚重七斤八兩。道光年間開始出現不足重量銅錢,每千枚僅重四、五斤,工部寶源局與戶部寶泉局所鑄之錢也大小不一,且有摻鉛過多現象。

鹹豐三年五月,清廷批準鑄造當十錢,每枚僅重四錢四分。其後,當五十、當百、當五百、當千大錢相繼出現。皆遠遠不足規定重量,當千大錢每枚僅重二兩而已。

新錢因幣值不足,造成幣製敗壞,金融混亂,愈益加劇財政拮據。

滿清王朝,已現衰亡之象。

.....

五月初五,端午節。

天還沒亮,廣州西城門與東門、南門就已悄然打開,一隊隊手持洋槍,臂束白布的士兵井然有序地開進城內。

這些士兵顯然不是城內的守軍。

因為葉名琛把廣州城防大部分交給了潘仕成負責,除了北門主要由綠營八旗兵把守之外,三麵城門都歸屬粵勇布防。

總督府的主動配合,方便了周曉峰調派人馬。

有內應接引,數萬天地會主力和長洲島大營上萬官兵浩浩蕩蕩四五萬士兵魚貫而入。在同樣胳膊束著白布的城內粵勇引領下,兩股兵馬合作一股,向著預定的目標進發。

兵不刃血,廣州外城大部就已落入了楚軍控製之中。

“亂兵進城了!”

“粵勇反水啦!”

“造反了!造反了!”

“.....”

大好幾萬人馬進城,雖然是在淩晨時分,大部分人還沒有起身,但下苦人忙於生計,大戶人家的仆傭多有起得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