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設定:地球文明星際發展史(1 / 2)

2036年,美國製造的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到達火星,其一次往返周期為三年四個月。七年後歐洲共同體的載人宇宙飛船重複了這一步奏。47年日本為搶在中俄之前而發射了載人宇宙飛船,但發射失敗。48年,中國及俄羅斯聯合發射了第三艘前往火星的載人宇宙飛船。

2053年,美歐聯合製造的第四艘載人宇宙飛船到達火星,由於氦三核融火箭的裝備,其一次往返周期為縮短一年零兩個月。

2091年,月球聯合空站建立,氦三能源普遍使用,由於宇宙飛船不必再出入大氣層,其使用壽命大為延長。地火之間的航行成本劇減。同時,日本多摩工業力量的第一具多功能仿真人被贈送給男性宇宙人,以解決性欲問題。

2135年,美歐日中俄聯合殖民火星,第一批移民多達一百四十人,多數為科學家。在其後的三十年黃金期內,隨著探索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人類逐步把觸角伸入了火木間的小行星帶。

2155年,宇宙稀有資源采礦開始有利可圖,人類多年來的技術積累終於得到了豐厚的回報,第一家宇宙金屬公司NOC成立於月球,十年內各公司下屬的冶煉中心廣布與火星、木衛和小行星帶。

2229年,第一艘重氫飛船“新地球號”飛往半人馬太陽係。到達時間須一千六百二十三年。駕駛員為機器人。

2269年,采用了大量新技術的第一艘跨星係載人飛船“聯合製造號”飛往半人馬太陽係,它在兩百年後,趕在“新地球號”之前到達了半人馬太陽係。由於人工智能大量的投入生產,生產力如脫韁之馬般迅速發展,理論上太陽係內可養活上千億的人口。基因延壽手術普及。

2270年人口調查,人類數量超過一百億,其中印度人口為二十五億、黑非洲人口二十七點五億、中國人口十七億……。太陽係內殖民人口不足十萬。發達國家為了獲得更多的發言權及人數資源配給,開始鼓勵生育,以分配更多的太陽係內資源,並放寬部分外國移民的限製,太陽係內第一次生育高峰及人種大融合出現,並持續了近半個世紀。人均壽命約為一百三十年。

2495年,超空間折疊技術開發完善,太陽係聯合開始殖民半人馬太陽係,及周邊數個近地太陽係。掌握了超空間折疊技術專利的BFT公司成為最龐大的超級大財團。同期,信爾商社收購了日益衰敗的多摩工業,費及三年時間,開發出一款最高級的生化人產品,其仿真度可以假亂真,人工智能讓人驚歎,不但可解決單身宇宙人的性欲問題,還可從事多種工作。開發周圍星係的速度因此加倍。

2500年1月十五日,太陽係聯盟經過了十年的準備,宣布正式成立。

2510年,“希望號”私人探索飛船發現第一個類地惑星,之前的政府探索計劃雖然也發現了數十個擁有大氣層的惑星,可是無一不需要數十年的高成本改造才可居住,而這一顆以飛船讚助人、股權所有者“豪士?納爾遜”先生女兒的名字命名的“維娜?納爾遜星”是天然的類地星球,自然環境甚至比古代的地球還要優越,地表地形豐富、土地肥沃、空氣含氧量豐富、71%的表麵被海水覆蓋、重力比地球略小1%、有一個衛星月亮,陸地上富有綠色植被,有豐富多種的動物生存,但未曾發現類人生物。在頭十年,豪士先生就得到了一萬九千倍的投資回報——按照《星際探索法》,他可以優先選擇該星球20%的土地資源,但必須上交聯盟50%並拍賣其中的30%。豪士先生所保留的四處綠洲和數十座小島總麵積達七百萬平方公裏。其後由於地價的升值,原本就是一名成功商人的豪士先生曾連續一百三十年成為世界首富。宇宙大航海時代開始了。

2556年十月一日,“麥哥特號”發現了第四十一個類地惑星,人類的探索欲望一度失控,無數的探索公司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

2600年聖誕節之前,人類的足跡已遍布了周圍八百光年內的所有太陽係。當年人口調查,地球外殖民人口突破25億,可憐的地球上足足擠了149億人,地球不堪重負,淡水資源嚴重不足。由於移民成本暴跌,在技術成熟的星際大移民中,第二次生育高峰及人種大融合開始。人均壽命達到兩百年。

2696年,UniverseLink公司成功的開發了超空間航道技術,老牌的技術公司BFT反應迅速的收購了UL公司,合並後兩公司改組為BFU成為不倒的巨無霸。外星係殖民有利可圖,大殖民時代開始。七十年後,探索飛船第一次正式接觸到第二旋臂文明諾亞利昂帝國的流放者。兩大文明小心翼翼的開始互相接觸,其間的商業活動迅速發展起來。2700年太陽係外殖民人口突破300億,太陽係內人口數量劇減,僅為145億。由於部分殖民星球的人類後代發生變異,為了防止地球人種的蛻化,聯盟頒布了《星際殖民繁殖法案》法案規定,禁止在非類地環境內從事中長期一切活動。人工重力,地球作息時間表在所有的居人環境中被強製裝載。第二次生育高峰及人種大融合結束,持續時間為兩百年,人均壽命增長為二百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