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隆重宴請
確實,時間已經是下午六點半過了,早就是該開飯的時間了。但兩個主要領導都在這裏,其他人就不可能開飯。而按照縣上的安排,晚上是縣上正式宴請市委考察組一行的宴會,所以縣上四家班子的領導都早已在賓館的餐廳裏等候著了。
晚上的宴請非常隆重。因為市上有規定,中午一律不準喝酒,並且這個規定就是蔣勝主持製定的。因此,盡管大家都知道蔣書記海量,但中午陪同的人誰也不願意去觸及這個敏感的話題——何必自己找麻煩挨領導的批呢?但晚上就不一樣了,一方麵是市上沒有說不準晚上喝酒,另一方麵考察組到縣上後,按慣例縣委本來就應該有一次正式宴請。既然是宴請,不喝酒怎麼可能?這不僅是一個基本的禮節問題,同時也是表明縣委對市委考察組的態度問題——宴會越隆重,就越是表明縣委包括其他班子成員對市委考察組越尊重、越重視。
中國人就是這樣,對於一些形式上的東西,盡管好象沒有多少實質內容,但卻非常注重,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覺得,形式關乎禮節。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待人接物如果連最基本的禮節都不懂,似乎這個人就缺乏教養,沒有素質,就上不得台麵,就更不要說讓其到重要的位置上去。
因此,縣上四套班子的成員,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縣紀委、縣委組織部、縣委辦公室的班子成員以及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的辦公室主任都參加了晚上的宴請。
宴會開始前,黃俊生代表縣上四家班子及法檢兩長致辭,黃俊生致辭後請蔣書記講話。
這種場合蔣書記見得多了,但知道在這種場合,不說兩句不行,但說多了也沒有任何作用。隻見蔣書記從座位上站起來,一手端著杯子,一手拿著話筒,清了清嗓子後,對著話筒大聲地說道:“非常感謝河西縣四家班子的領導舉行這個宴會來歡迎我們。在座各位都知道我們考察組一行這一次到河西來的目的。這些年河西縣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市委對河西班子這些年的工作也是充分肯定的。我相信在座各位都能夠正確對待這一次換屆,正確麵對組織和人民的選擇。用清代詩人趙翼的一句詩來講‘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我們在座的各位雖然沒有誰敢說自己能領風騷數百年,但每五年一次的換屆,卻是我們黨確保‘江山代有人才出’的一項重要舉措。在這裏,我代表市委,也代表我們考察組的全體同誌,感謝河西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及所有河西的幹部。也希望我們在座的各位支持我們考察組的工作,在市委和縣委的領導下,確保這一次河西班子考察的順利進行。這裏,請我們考察組的全體同誌,也請在座的各位同誌舉杯,這裏我們借花獻佛,敬縣上各位領導和同誌一杯酒,祝我們每一位同誌身體健康,事業有成,家庭幸福,幹!”
在座的所有人都應和著蔣書記的話,齊聲道:“幹!”
在蔣書記提議大家幹了杯後,縣委書記黃俊生也端起杯子,拿起話筒,對著話筒大聲說道:“剛才蔣書記和考察組的同誌們敬了我們,我們縣上的同誌也請端起杯來,我們共同敬蔣書記、董部長及考察組的全體同誌一杯,祝考察組的同誌們在河西期間一切順利,也祝考察組的同誌們身體健康。幹!”
在座的人又應和著黃俊生的話,大聲地喊道:“幹!”隻不過聲音沒有剛才的宏亮。
兩個主要領導的這種禮節性的致辭後,宴席桌上的人員就各展身手,麵對雖然已經擺滿餐桌但還在不斷傳送的豐盛菜品和醇香迷人的美酒,大家各取所需,對於這些已經見慣了這些美酒佳肴的人來說,雖然說不上大快朵頤,但也還是可以飽餐一頓。整個宴會廳裏杯籌交錯,你來我往,很是熱鬧。參加宴請的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給市委考察組的領導敬一杯酒,哪怕是碰一下杯,都是一種滿足。而所有來給蔣書記和董部長敬酒的人,都是人人畢恭畢敬,心誠意切,隻要自己敬酒時蔣書記或董部長能夠對自己說上一句話,敬酒人在心裏都會覺得是無尚的榮光,就是平時不能喝酒的人,這個時候也都非常願意喝下一大杯。看到領導把杯子中的酒幹了,心裏就油然升起一種自豪感和滿足感——看,人家領導對我是多麼真心!但隻敬蔣書記和董部長不敬考察組的其他人,似乎又顯得功利性太明顯,並且說不定考察組中的哪一個人的一句話就可能影響自己今後的人生之路。因此,對於考察組的每一個人都不敢得罪,每一個敬了蔣書記和董部長酒的人,都要向考察組的其他同誌每人敬一杯,這樣下來每個人再怎麼也要喝個八九杯酒。如此一來,對於那些喝得酒的人來說倒沒有什麼問題,但對於那些喝不得酒的人來講就慘了,畢竟酒喝多了難受。但是,在這種場合,大家都拚命地控製著自己的情緒,都希望能夠在蔣書記、董部長及考察組的同誌麵前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保持一個良好的形象,特別是其他職務低的人,還要考慮在縣上的領導那裏保持好的形象和印象。因此,盡管酒喝得不少,氛圍熱鬧但卻並不嘈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