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老君山建築
確實,對於考察組一行人來說,所有的人可以說都是第一次聽到這樣既淺顯而深刻的對道教問題的解說,大家都感覺到像是一個知識淵博的老教授給自己上了一堂曆史知識課,甚至比專門上一堂課所知道的東西都還要多。
“其實,無論是道教也好,還是佛教也好,包括西方的基督教和天主教,從本質上講都是人們尋求心裏安慰的一種依托。”市委統戰部的林濤見大家都沒有說話,便打破沉寂,說道。
“是的,我就一直在想,中國社會現在基本上都是無神論者,對於宗教,在一般人的思想中,就是迷信,就是應該反對的東西。實際上,我個人認為,這樣的結果,是使我們少了一個靜心思考自己所作所為的場合。我沒有研究過宗教,但我感覺到幾乎所有的宗教,其本質都是教人以人為善,活在世上多做善事,少做惡事,至少不要傷天害理。從宗教的要求來講,做了惡事都會受到懲罰的,要麼入地獄,要麼升不了天堂,要麼得到相應的報應。而我們現在,由於人們沒有宗教信仰,對於什麼都就覺得無所謂,既不怕升不了天堂,也不怕遭到現世報應,更不怕入地獄。什麼都不怕,什麼都敢做,哪怕是傷天害理、喪失人性的事都敢幹,這對於一個社會來講是非常可怕的。”市委研究室的駱月說道。
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中,不知不覺已經到了老君山半山上的主建築群前。
山上的道觀殿宇巍峨雄渾,紅牆碧瓦,金碧流輝,所有建築均坐西向東。中軸線上計有靈祖樓、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七真殿、三元殿、鬥姥樓七座建築。右側有慈航殿、老君洞、來鶴軒客堂、單房。左側是一廂功德祠、齋堂、廚房。靈祖樓、鬥姥樓是歇山式建築,八卦亭是重簷八角尖攢式建築,其餘各殿都是仿照明清甚至更遠古時代的典型建築風格——單簷硬山式建築。八角亭前有六六三十六級(象征三十六洞天)石級,連天接地,踏上石級有登青雲之趣;亭後有十二生肖石刻,它既是我們先民計時之物,又賦予吉祥如意之慶,亭閣周遭是老子學說精華——八卦圖解,八八六十四卦,誨人以天地洞開之理。
各殿建築都很嚴謹,結構也十分精巧,而且屋宇寬敞高大,殿貌巍峨壯觀,給人以肅穆莊重之感。宮觀林立、香火繁盛,八方信男善女每逢會期,都來此朝山禮聖。曆代文人墨客遊覽也必經此地吟詠唱和。
盡管考察組一行來得並不晚,但已經有不少遊客在寺中遊覽上香。正廳大店前的槽式香爐中密密麻麻插滿了高香,而兩邊的鼎形香爐也是香霧燎繞,宛如在空中被雲霧燎繞一樣,給人的感覺確實是欲飄欲仙。
“大家一般都知道道教的活動場所叫觀,‘道觀、道觀’嘛。”小曾給大家介紹道。“道觀在漢朝時稱‘治’。到晉朝時稱‘廬’或‘靖’,到南北朝時,分別稱館和觀,個別時候稱‘寺’。到唐朝時就不再稱‘館’,而都是以‘觀’稱之。在道教建立之初,參與修道的人大多居住在深山茅屋或洞穴中,十分簡陋。以後規模才逐步擴大,到南北朝時,隨著道教禮儀的規範化,其煉修場所也逐步規模化,並且逐步定型下來。到了唐宋兩代,道教興盛可以說處於鼎盛時期,全國各地都設有宮觀。據《舊唐書》記載:開元二十九年太宗皇帝下詔要求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各州設一觀寺。以後又將西京、東京及各州玄元廟分別改為太清官、太微宮及紫微宮。到明代中葉以後,道教才開始衰微。但其建築因為已經持續近千年,其基本格局還是沒有變化。通常道教建築由常山神殿、膳堂、宿舍、園林四部分組成,總體布局基本上采取中國傳統的院落式,即以木構架為主要結構,以‘間’為單位構成單座建築,再以單座建築組成庭院,進而以庭院為單元組成各種形式的建築群。神殿是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處於建築群的主軸線上,為整個建築群的主體。大型宮觀大多為縱向布置,隨地平麵逐漸升高。殿堂內設置神靈塑像或畫像。膳堂建築物包括客堂、齋堂、廚房及附屬倉房,一般布置於建築群主要軸線側麵。宿舍為道士、信徒及遊人住宿用房,其布置較為靈活,常於建築群之僻靜處單獨設院。有的還利用建築群附近的名勝古跡和奇異地形地物(如山泉溪流、巨石怪洞、懸岩古樹等),建置樓、閣、台、榭、亭、坊等,形成建築群內以自然景觀為主的園林建築。在道教建築中,四者分區明確,配置適宜,聯係方便,給人以莊嚴肅穆,清新舒適之感。此外,它還將壁畫、雕塑、書畫、聯額、題辭、詩文、碑刻、園林等多種藝術形式與建築物綜合統一,因地製宜,巧作安排,具有較高的文化水準和多彩的藝術形象,從而也增強了道觀的藝術感染力。道教建築中,雕刻精美,壁畫生動。建置於名山風景區的道教建築,則結合奇峰異壑、甘泉秀水以及參天古樹等自然景觀,靈活布局,運用各種獨特建築型製及作法,建造出許多超逸高雅、玄妙神奇的建築群。其建築之總體布局、體量、裝飾以及用色等,均承襲道教所倡的陰陽五行說。此所謂天地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元素構成,萬物分配五行,五者循環相生。其中季節、方位、色彩的配置與道教建築關係尤其密切。而道教建築的藻飾,則鮮明地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如意、長生久視、羽化登仙等思想。如描繪日、月、星、雲、山、水、岩石等,寓意光明普照,堅固永生,山海年長;扇、魚、水仙、蝙蝠、鹿等乃分別為善、裕、仙、福、祿之表征;而鶯、鬆柏、靈芝、龜、鶴、竹、獅、麒麟、龍、風等又分別象征友情、長生、不老、君子、辟邪、祥瑞等。有時以福、祿、壽、喜、吉、天、豐、樂等字化作種種式樣,在器具或建築物上與其他花紋伴用,作為裝飾。將壽寫成百種不同之字形,名為‘百壽圖’,福字則巧妙變幻,用於各種窗欞,以表吉祥如意,福壽康寧,樂天超凡,長生不老。此外,‘八仙慶壽’、‘八仙過海’的神話故事亦常為道教建築的裝飾題材。”小曾繼續給大家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