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混跡在東漢末年 第二十二章 曹之孟德(上)(1 / 3)

已經過了掌燈的時分,曹操用過晚膳後便回到了自己的書房中。關上房門吩咐下人不要打擾,自己則坐在桌子凝神思慮。

這便是曹操這些年來養成的習慣,每當遇到猶豫不決的事情,都會將自己關在屋中不讓人打擾,然後靜下心來想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

今日拜見呂強彙報巡防關東所得見聞時,呂強話語中無意間卻透露出了一個絕密的消息,一個令他大吃一驚的消息。那就是皇帝開始考慮立儲的事情了,這不得不讓政治敏感度一向敏銳的曹操心生疑慮。

當今皇帝育有二子,長子劉辯已滿七歲,正是聰明伶俐之年,為何皇後之子;幼子劉協則隻有三歲,尚在繈褓之中,為已故王美人所生。若要立儲君的話,無論是立嫡還是立長,劉辯都是不二的選擇。所以屢屢有大臣進言,請皇帝立劉辯為太子,已安社稷。

但皇帝卻隻是不允,每每有人進諫請立太子時都是留中待發,不予回複。甚至有一次在朝上時更是大發雷霆,怒斥那些上書的人是不懷好意,咒他早死,嚇得百官從此後再也不敢拿太子之事上書了。

從這些事情中不難看出,皇帝暫時是並不願意立太子,而且即便想立也多半不屬意於長子劉辯。這其中的微妙態度,曹操並不難以察覺。

隻是讓他不解的是皇帝這時候突然有了立嗣之意,的確有些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這是不是預示著朝中的格局將隨著皇帝突如其來的想法而發生變化?

曹操仔細想了想,揮筆在宣紙上寫下了兩種可能,一是皇帝聽取了臣子們的意見,二是其中有所隱情不得已為之。

曹操斟酌許久,緩緩將第一條劃去,心想按照皇帝固執的性子,不可能會這麼輕易的就向大臣們低頭的。那就隻剩下第二種可能了,即是到了不得已的時候。

半年前皇後之兄何進被火速提拔成為位高權重的河南尹,又接著任命何進之弟何苗為城門校尉,之前在宦官打壓下勢衰漸微的外戚勢力,如今已有隱隱已抬頭之勢。

皇帝的態度著實耐人尋味,這是不是預示著皇帝和大臣們已經達成和解,將立皇長子劉辯為太子?

曹操想了半響,仍未有所思緒,畢竟他論職不過一小小的議郎,尚沒有資格參與到朝中大事中去,隻是閉門苦想也是為難。

便站起身子來整了整衣冠,心想不如去和父親商量一番,聽聽他有什麼看法。畢竟他的父親曹嵩身為九卿之一的大鴻臚,對朝中之事不可能沒有所耳聞,尤其還是事關立儲的如此大事。

推門而出,卻險些撞翻正要推門的小仆,曹操伸手一把扶住了他,笑罵道;“如此冒失,也不怕我讓人打爛你的屁股。”

那小仆喚作尤萊,到是和曹操自小長大,倒是不怕他,聞言作揖笑道;“少爺見諒,小的這不正有事要稟報您呢。”

“何事?”

“門外有一人求見,說是應少爺之邀前來的。”

“應我之約?”曹操一怔,心中有些奇怪。忽然心中一動,想起了一人,順口問道;“可是一相貌英俊,約莫二十模樣上下的人?”

見那尤萊點頭,曹操已經猜出了是誰來了,便大步朝著門外迎了出去。

“我道是誰來尋我,原來是浩然兄你呀。”見趙瀚在門口處,曹操大笑著迎了上前,抓住趙瀚的手連連道;“來來來,浩然兄快快入內,這些下人們真是混賬,怎麼讓兄弟你站在門外吹風等候呢,當真是為兄的失禮了。”

趙瀚見曹操如此熱情,倒有些受寵若驚,任由曹操拉著走進門去。定了定神才開口笑著說道;“孟德兄無須如此客氣,是小弟不請自來叨嘮了你才是,你若這麼說我反而心中過意不去。”

曹操佯怒道;“這就是你的不是了,你既來上門,那就是看得起我曹操,哪裏有什麼叨嘮不叨嘮的說法。”

“孟德兄說的是,確實是我失言。”

客氣間,兩人已經到了曹操的書房。

大鴻臚曹嵩的府邸雖是氣派不俗,可曹操的居住卻是簡單的很,規格尚不及一普通大戶之家。書房之中除去筆墨文台外隻是些日常用品,其他竟無一奢華之物,旁邊一間則簡單的擺置了張床榻,想來是曹操時常看書累了就在書房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