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逢十五,便是趙瀚作為河南尹主簿前往皇宮彙報之日。
這一日趙瀚早早就來到府衙之中,將昨日已經整理好準備送往禁中和尚書台的秉程帶上,隨著何進一同前往皇宮。在宮門處由護衛皇宮的禁衛士卒驗過腰牌後,兩人方得進入宮中。
趙瀚這個小小的主簿自然是不夠資格參與朝會的,何進便喚來了一名宮人,讓他帶趙瀚去宮門不遠處的一處偏室等候,他自己則整了整衣冠前往德陽殿中議事。
趙瀚原本還對這次皇宮之行充滿了憧憬,想見見這傳說中最為富麗堂皇的宮殿所在。卻不料自入宮門來就被限製了自由,隻能老老實實的坐在這小房中等候何進下朝。一旁還有個說話不陰不陽的死宦官盯著自己,當真是不痛快的很。
無聊之下隻好專心喝著桌上的茶水,一壺茶用開水衝喝了三遍,早已經淡而無味。可旁邊的那個小宦官卻隻是坐著閉目養神,絲毫沒有為他換差茶的意思,想來是知道趙瀚隻是個小小的角色,沒必要去刻意巴結,隻要按照規矩看著他不讓他在皇宮中到處亂跑就是。
坐了一會,趙涵不禁困意上湧。這幾日他都在府衙中忙著熟悉公文,自然辛苦的很,難得今日偷閑坐下,索性靠著坐塌打起盹來了。
好不容易挨到了何進下朝,進門後見趙瀚無聊坐在那打著瞌睡,便笑著上前道;“浩然,讓你久等了。”
趙瀚忙打起精神站起,笑著拱手道;“正好身子困得很,所以貪睡了會,讓大人見笑了。”
何進不以為意的笑了笑,又看向一旁躬身肅立的那名小宦官道;“看清楚了嗎,這位趙大人今後就是我河南尹的主簿,今後每逢十五三十二日,他將進宮稟報秉程,你可要好生招待,不得怠慢。”
那小宦官恭敬的拜倒道;“諾。”
“今日就不用你帶路了,我自帶趙主簿前去尚書台。”
“大人請自便。”
何進點了點頭,便招呼著趙瀚隨他一起走了出去。
按規矩是先入尚書台稟明事項,再前往禁中由黃門遞交給天子過目,待批示後趙瀚的任務才算完成。不過何進和趙瀚自然都心知肚明,天子忙於玩樂又怎麼有時間過問此等小事,說是等天子批示,無非就是宦官們代替天子過目。
尚書台位於宮中的中台,與皇帝的寢宮南宮相隔甚遠。看上去規模並不大,隻是小小的一處偏殿而已,若是不知情人的人見了恐怕還以為這是處不顯眼的小衙門,卻猜不到這是整個漢帝國名符其實的心髒所在。秦漢以來的三公重權,如今全部集中在這小小不起眼的地方。
這便是自高祖立國以來,光武帝所獨創的尚書台製度。
尚書原本是掌管皇帝文書的貼身士官,戰國時亦作“掌書”,齊、秦均置。秦屬少府,秩六百石,為低級官員,在殿中主發布文書。秦及漢初與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稱“六尚”,並無參與政事的權利。後光武帝中興漢室後,鑒於西漢末年大權旁落於貴戚大臣才導致天下大亂,所以竭力把權力集中於君主,凡機密之事全部交給自己身邊的親信尚書,以此製約三公,因而加重了尚書的職權。因尚書的官署在宮禁內而稱為台閣,故有尚書台之稱。
東漢尚書台權力極重,既出詔令,又出政令。朝臣選舉,由尚書台主管,同時還擁有糾察、舉劾、典案百官之權,參預國家重大政事的謀議、決策,對朝政有著重大影響。尚書台權力雖重,但台官職位卑微,長官尚書令不過千石,尚在九卿之下,這樣位卑權重,皆由皇帝親任幹練之士充任,便於控製,發揮效率高。
這光武帝首創的尚書製度,極大的加強了天子的集權。原本秦漢以來位高權重的三公,若是不能得天子授意得以錄尚書事的話,那等同於虛職一般。天子也可以利用此製將三公完全架空,讓他們成了徒有虛名的百官之長。
隻可惜光武帝最初的想法是好的,可自和帝以後即為的皇帝多幼君弱主,實權常被外戚和宦官所掌握。盡管三公要聽命於尚書台,但尚書台又往往被實權更大的外戚、宦官所左右。就比如現在,原來手提天下的尚書台同樣要受到十常侍的節製,不再如從前一般直接和天子聯絡,而是要通過黃門傳遞消息給天子,如此一來等同於一切事物都需要稟明十常侍才得以發詔。
不過即便如此,尚書台人仍然是整個漢帝國的心髒所在,即便是十常侍權勢滔天,一切政令仍然是通過尚書台才得以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