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法蘭西 第三十九節 先安內,後對外(1 / 2)

“將軍,普魯士的斐迪南親王果然來到了法國,而且天網已經察覺到了有大概五千普魯士軍隊正在從薩克森趕往巴黎。”麥克唐納緊張的將軍事文件遞給了布裏昂:“離這裏大概還有五天的時間。”

“普魯士的軍隊?”布裏昂雖然有些驚訝但是仍然是鎮定自若。

鎮定是因為他早就料到了馬萊背後的大土豪,根據布裏昂的猜想,能夠一直用軍事財力支持叛軍的必定是企圖瓜分法國的歐洲強國。在此之中,有奧地利、俄羅斯、普魯士以及英國。俄羅斯處於東歐,布裏昂並不考慮。而在布裏昂看來,對法國最有敵意的應當是奧地利,畢竟他們在德意誌地區的損失還遠遠沒有得到補償。所以布裏昂還專門聯合親信們想想禦敵之策。

不過,對於胃口更大的普魯士,布裏昂還真沒好好想過對策。

當然普魯士的參與並不值得布裏昂大驚小怪,而真正的原因則是布裏昂從來沒有想過馬萊政府居然會再次得到普魯士的大規模軍事援助,而且居然會這麼快。

不過,對於布裏昂而言普魯士軍隊即使再多也沒什麼好怕的。主要是他前世在看《拿破侖傳》時,早就知道了腓特烈大帝時代的軍隊並且也明白了此時普魯士的真正實力。這時的普魯士大軍明顯已經走上了下坡路,要不然曆史上的拿破侖也不會在耶拿之戰全殲普魯士大軍。

即使如此,看著麥克唐納幾乎窒息的表情,布裏昂才明白過來。原來這個時候的歐洲人都在恐懼普魯士的大軍,但是這個時候腓特烈大帝都死了好幾年了。

雖然現在布裏昂才明白過來他真正的對手,不過也沒有什麼好驚慌的,畢竟之前就是因為還不知道那個背後土豪的勢力所以他才不敢輕易做主。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敵人已經浮出了水麵,布裏昂也沒有什麼好去擔心的。

“看來普魯士軍隊才是這次法國叛亂的源泉力量。”布裏昂有些鬱悶的皺起了雙眉:“我們要麵對更大的挑戰了。”

“將軍,就算這次有普魯士人的參與,但是僅憑五千軍隊就想幫助叛軍打敗我們六萬大軍,我認為他們這是白日做夢!”一旁的達武站了個軍姿:“我認為應該立刻出擊,消滅巴黎叛軍然後北上對付普魯士!”

“沒錯,當年奧地利入侵巴登公國,您不就是率軍與之奮戰的嗎?”貝爾納多特問道。

“今時已不同與往日。”布裏昂苦笑著豎起了一根食指:“當時能打,而現在絕對不能打!”

布裏昂雖然絲毫不懼怕來勢洶洶的普魯士軍隊,並且有絕對的把握能夠戰而勝之。可是,這些表麵都不是他考慮的。一旦率軍開戰,那麼將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到時候,布裏昂麵對的將不是這麼一點五千兵馬,很可能是普魯士人的全麵入侵。

然而,作為盟國的俄羅斯早就對西歐利益虎視眈眈,一旦普魯士開戰,那麼有“歐洲憲兵”之稱的沙俄必定派兵援助。而再次推動下去,奧地利也會聯合英國乘虛而入。可能,法國會因為這一戰而不得不麵對超過十萬大軍的四國聯軍。

如果真正的到了這種情況下,布裏昂即使能向拿破侖一樣率軍以少勝多但是也不得不麵對數量巨大的叛軍的幹擾。所以在這場戰爭中,法國的輸贏已成定局。

“不要隻被表麵的現象所迷惑,法國現在正處在內憂外患之時。我們無法做到一邊消滅叛軍,一邊和普魯士作戰。”布裏昂喝了一口咖啡:“依我之見,欲解外患,必除內憂!”

“用武力拔除?”德塞握緊了拳頭。

布裏昂搖了搖頭:“武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最直接的,但也是會付出最慘重的代價。”

一想到當年拿破侖兵敗滑鐵盧,布裏昂就不禁打了個冷顫。他明白,除了戰略上的錯誤外,是不停地魯莽的征戰才會讓曆史上的一代梟雄徹底失敗。布裏昂才不想步拿破侖的後塵呢。

。。。。。。。。

6月23日,斐迪南親王在最後象征性的和馬萊等官員在凡賽爾宮做了個友好儀式,便帶領著衛隊正是回國。

對於這次的出行,隨性的普軍各個將領對於馬萊政府的誠意都褒貶不一。比如一直對斐迪南大公忠心耿耿的布倫瑞克將軍,就表示:“馬萊政府統一法國是符合普魯士王國的實際利益的,我們應該給予其相應的支持。而波旁王室昏庸無能,不足以領導整個法國!”

而斐迪南親王再以同樣的問題問布呂歇爾元帥時,這個老元帥卻給出了與布倫瑞克相反的回答:“馬萊政府倒行逆施,而且注重表麵形式。克勒夫將軍之死已經使得全軍公憤,馬萊失去了軍隊根本無法與南方精誠團結的王室軍隊相比。所以,馬萊遲早要倒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