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轉戰歐洲 第九十七節 戰端初開(1 / 2)

布裏昂剛剛登上萊茵軍團總司令的寶座,奧地利帝國方麵便傳來了很不友好躁動。當然,雖然在表麵上來說奧法兩國還是停戰狀態,但是進而言之便是軍事對峙,隻不過是雙方實力都難以打破這種看起來毫無止境的均衡狀態。

隻不過麵對即將卷土重來的奧法戰爭,布裏昂則是出人意料的利用了幾個月的空閑時間來專門整合部隊,調動人手。當然,布裏昂所說的調動也不完全合法,不過督政府顯然是沒有興趣去管的。

正是應了那一句老話,前方吃緊,後方緊吃。隻要布裏昂不會做出像什麼推翻共和國之類的出格事,政府主席西哀耶斯作為盟友自然不會去找布裏昂的麻煩,盡量替他藏著掖著。

為了保證德意誌戰場的兵力充足,布裏昂在擔任軍團長之後即刻命令從巴登公國的八萬全副武裝的精銳部隊中抽調出四萬兵力兩個巴登整編成師,附屬於萊茵軍團的進攻。這兩個師長職務的人選,布裏昂卻一反常態的沒有從跟隨他已久的嫡係軍官當中直接任命,反而是提拔了剛剛調至萊茵軍團的儒貝爾上校與納拉中校。

儒貝爾,原本是律師出身,在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才開始準備進入軍隊,1791年加入國民自衛軍,1793年調入意大利軍團跟隨舍雷爾將軍作戰,長期擔任旅長職務,在軍中以指揮謹慎著稱。在曆史上是法國少有的名將,這一次是被布裏昂托關係強製性調入萊茵軍團任職。

納拉,1792年誌願加入大革命軍隊,之後主要跟隨部隊在西班牙作戰,以作戰勇猛而得到嘉獎,在曆史上後來是拿破侖帝國時期二十六位元帥之一。隻不過與儒貝爾不同的是,他這次是聽聞布裏昂繼任萊茵軍團總司令,慕名而來自願調入萊茵軍團。

對於這兩個人選,布裏昂是極為滿意的。按理說,這樣的軍中要職按照布裏昂的習慣應該是直接對於嫡係部下進行任命,因為這兩支精銳部隊的重要性無異於扭轉戰局。當然布裏昂必須承認無人可用的事實,雖然他的部下中不乏勇往直前,無畏生死的軍人,但是這隻適合擔任團長以下的職務,要不然就是那全軍的生命在開玩笑。

總之不管怎樣,布裏昂看重的一直是能力而不是資曆,僅僅在儒貝爾與納拉向布裏昂表示了絕對服從之後便順利升任少將。

至於相當於近衛軍性質的鐵血衛隊與突擊隊,布裏昂在內部仍保留兩支部隊的番號,但是全部編入萊茵軍團預備旅,屬於獨立部隊受軍團直屬。自然由德塞擔任旅長一職,弗格森則擔任軍團軍事顧問兼任副旅長。

巴登公國內剩餘下的四萬精銳部隊則編為了巴登軍團,毫無疑問直接受到布裏昂的指揮,軍團長則由一直負責巴登公國練兵防衛事務的蘇爾特擔任。隻不過特殊的是,巴登軍團一成立便封鎖消息,是作為一支秘密部隊駐守巴登公國。這就如同是一把隱形的匕首,布裏昂可以在戰爭之中任意將其插入對手的心髒。

這樣一來,布裏昂手中部隊的不斷擴大,隨之而來的便是軍官當中的一陣升遷熱潮,軍中作戰士氣一路飆升。而布裏昂的麾下也聚集了納拉,貝爾納多特、德塞、達武、麥克唐納、儒貝爾、蘇爾特這七位得力戰將。隻不過,在這些布裏昂的心腹當中,隻有麥克唐納沒有得到軍隊的管理權。

雖然麥克唐納不擅長戰場指揮作戰,但是細心、嚴謹擅長繪圖以及發號施令,再加上他手下天網特務組織的輔助,麥克唐納自然是布裏昂身邊軍團參謀長的最好人選。

除了常備的戰爭物資的迅速調配,萊茵軍團的兩百門加榴大炮便成為了萊茵部隊內部炙手可熱的王牌武器。

布裏昂說道:“保留軍團部分加農炮,,其餘主要火力野戰炮全部替換成新型加榴炮。加榴炮是專門進攻型野戰大炮,依據其性能,威力自然不能和普通舊炮編在一起,最好是密集配置,編入旅級以上的部隊。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發揮野戰炮的殺傷力,讓步兵進行猛攻時的得到炮火的支援。”

“成立五個炮兵團,每個炮團裝備三十門加榴炮,分別編入貝爾納多特、達武、儒貝爾、納拉四個師,以及德塞的預備旅也破例裝備。至於剩下的五十門大炮編為預備炮兵團,受到萊茵軍團中央指揮部直屬,以應變戰場上突發狀況。蘇爾特的巴登軍團,可以裝備上軍工廠之前預留出來的四十門加榴炮。”

這樣一來,布裏昂的正式部隊首次達到了十萬人,無論從裝備自行車、弗格森步槍、加榴炮來看或者是軍隊總體素質、訓練方式來看都已經是一支成熟的近代化部隊。布裏昂也同樣明白,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無論武器有多麼先進,都必須時刻保持清醒軍事上的清醒——單一的法國遠遠比不上歐洲各強國聯合起來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