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刻在青山上的豐碑(1 / 3)

黃薑不能種了,白家莊的地裏種啥?種樹。

畢雪蓮在縣裏爭取到一個退耕還林項目。按照退耕還林項目的要求,退耕還林的土地坡度必須在25度以上。白家莊的土地全部是山坡地,全部夠退耕還林的標準。

可是,現在不比以前。現在,國家的三農政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農業稅不用繳了,五糧三款不用繳了,義務工全麵取消,國家還給農民發種糧補貼。家家戶戶,各種各的地,各掙各的錢。黃薑種植極大地削弱了政府信譽度。現在,如果讓農民退耕還林,農民肯定不願意。雖然,這是一個國家扶持的重點項目。

這天,畢雪蓮把村兩委班子成員召集起來,在虎頭山上召開了一個會議,專門討論退耕還林的事兒。

白家莊的土地全部是70年代老支書李丹花帶領白家莊人開荒造田造出的地。後來,李丹花又搞了高山引水,把虎頭寺的水引到了白家莊的山上。雖說是山坡地,可是,能夠澆上水。應該說是旱澇保收。可是,白家莊的莊稼長得並不好。為啥?因為,白家莊的年輕人一部分在外麵打工,一部分承包了白雲飛的網箱,搞網箱養魚。地裏的莊稼都是一些老人在打理。也就是說,在農村,土地已經不是白家莊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畢雪蓮把自己的意思給大家說了。大家一下子轉不過這個彎兒。

畢雪蓮給大家算了一筆賬。一個四口之家,2.5畝地。按照好年成算,每畝地可以產600斤小麥,500斤玉米。除去化肥、農藥,加上國家補貼,每畝地產值不到900元,全家一年地裏的收入,隻有2000元多一點。承包白雲飛7-8個網箱,一年淨收入可以達到10萬元。由於這些原因,再加上白家莊的地全部是石渣地,收成不好,所以,村裏的人就不重視農業了。有些缺勞力的家庭,索性把責任田荒著,買糧食吃。要是把這些地全部退耕還林。苗木國家供應,種植費用國家負責,林權歸個人。並且,國家每畝每年還補助300元錢,200斤糧食。

畢雪蓮給大家算過賬,就讓大家逐個發言。

白雲飛是村主任,第一個發言。

白雲飛說:“這些田是我媽帶領白家莊人一挖鐝一挖鐝挖出來的。原來是樹,是荊棘,是荒草。父輩們把它變成了層層梯田。現在,又要把這層層梯田改為林地,這不是說我媽當初開荒造田是錯誤的?哪有老子開荒造田,兒子退耕還林。我這不是打我媽耳光嗎?我不同意!”

白雲飛這麼一說,大家都爭論開了。這是一個效益與麵子的爭論。副支書白家福站在白雲飛的立場上,堅決反對。白大狗、桐籽支持畢雪蓮。

白大狗說:“黑貓白貓,捉著老鼠就是好貓!這樣的好事打著燈籠也找不來呀!”

白家福說:“你個鱉子說得輕巧,老子們當初開荒造地的時候,你還在穿沒襠褲子,你知道我們是咋把這些田造出來的嗎?不說別的,光挖钁鐮刀就用壞了幾拉車!”

畢雪蓮見大家爭論不休,就說了話。畢雪蓮說:“今天,就是要讓大家爭論的。這裏,我要給大家說說為啥要退耕還林。你們知道,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馬上就要動工了。咱們這裏是庫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要先淨水,再調水’的指示,縣委政府提出了‘把政績融在碧水裏,把豐碑刻在青山上’的工作思路。加強生態建設,確保一江碧水送北京,這是刻不容緩的!為啥去年咱們的黃薑種植失敗?那就是因為環保呀!同誌們,我們是移民,在我們離開前留一座青山,這是多麼有意義的事兒呀!”

白雲飛知道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國家的大事。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應該無條件服從中央的號召,服從縣委政府的指示。他說:“既然是縣委的決定,我們白家莊就無條件執行,畢支書,這事兒你就決定吧!”

白雲飛一表態,其他的班子成員雖然有意見,也隻好暫且保留。於是,村兩委班子就通過了退耕還林的決議。大家的思想得轉變過來,氣順了,思想統一了,就召開村民大會。

會議是副支書家福通知的。白家莊那口銅鍾還在。村子後靠搬遷的時候,人們把這口銅鍾摘了,掛在了村部門前的一棵柳樹上。不過,那銅鍾現在已經用不上了。白家莊人三個生產隊都安裝了高音喇叭。村部的功放機一響,全村的高音喇叭都響了。

白家福在高音喇叭裏大聲地喊:“各家各戶注意啦,今天晚上7點,大家都到村部來開會!一家一個,不能缺席——”

到了晚上,江麵上亮起了點點漁火,幾條大船載著李家嶺的村民,往白家莊駛來。

白雲飛當村長後,把白家莊的村部翻修了。一個大院,一座兩層辦公樓。一樓是辦公室,二樓是禮堂,能容納400多人。各個生產小組點過名,便開始開會。會議由村主任白雲飛主持。先有白大狗傳達了今年征兵工作,桐籽傳達了鎮計劃生育文件,最後,由村支部書記畢雪蓮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