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尾聲(2 / 2)

韓冬輕搖佛珠,旁人聽來,或許覺得與以前並無二致。但韓冬卻知道,佛珠與自己緊密相連,好似就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那種感覺已經消失不見了。

得之我命,失之我幸。經曆了藍慕措湖水的洗禮,韓冬的心神,雖然在斬殺嘉措之後,失去了與天地隱隱相合的能力。但那種自由自在,不滯於物感觸卻更加深刻。

“但是你也不必認為我太過矯情,自我被你射落大梁城起,包括這一次在內,我們已經見過了三次!就當我放過了你三次吧!借你一言,下次再見,你卻需好自為之了!”

韓冬所發之音,對薛擒虎不乏警示,卻也令場中眾人,不由生起一絲別樣的情緒。

人不管是誰,到了何種地位。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樣的想法,總是不會消除。

既然韓冬說過此次不會殺死薛擒虎,那麼薛擒虎性命就有了保障。但也說明,其他人卻不在此列。

現在強殺韓冬之事,已無法實現。剩下就是以韓冬養父威脅韓冬之事,而這件事情,並不需要所有人都參與其間。也就是說,不需要參與其中之人,將毫無一絲保障。

而且同樣的陣營,或許會被韓冬區別對待。應是想到了此點,一時間,大曲禮格列寺的七名喇嘛,以及那十名汗國軍士,不由向後略退了一步。

就是與忽列站於一處的阿卜杜拉兩兄弟見狀,也緩緩向後退了一步。本來這兩兄弟此此前來,確實是準備以自身武功,一償韓冬十年之前殺父之仇。

但經曆過韓冬兩刀之威,特別是見到叱吒西域的嘉措兩師徒,已經隕落在此。心中難免浮起一種悲其同類之感,鬥誌已是不複存在。

並且這兩兄弟從韓冬所發之意中,也有一種自己將會受到區別對待的感覺。就是原本堅定無比的複仇之心,也突然之間冷淡了下來。

忽列一見眾人的表現,心中更是感歎。今日之戰,眾人在韓冬一語之下,已是鬥誌全無。就是有韓冬養父在手,隻怕也定然是铩羽而歸了。

……

所有人心中最為不甘的就是薛擒虎,聽到韓冬之言,隻是略微沉默片刻,已是出聲應道:

“你方才所說,對於旁人來說,可以令其再無鬥誌。但是對我而言,不異於下達了最後通牒!難道還希望我放過這最後的機會嗎?”

薛擒虎說過此話,依然未曾回頭看看韓冬。隻是他語意之中極為堅定,好似已立下同歸於盡的打算。

每多與韓冬接觸一次,就會對他的強大多一分認識,而且他的強大太過無解。

薛擒虎曾經與越國大將軍田橫,談到過如何對付韓冬。等到此次實際執行時,才發現計劃再是周全,也依然無法奈何韓冬。

而現在韓冬既然已經表明,下次再遇到薛擒虎,不會再手下留情,那麼對於薛擒虎來說,這次就是最後的機會。

若是失去這次機會,就算薛擒虎麾下掌握有數十萬大軍,能在魏國呼風喚雨,甚至與國主韓澈分庭抗禮。但隻要韓冬一人一刀殺至,隻怕再多的大軍也沒有任何意義,結局與越蘊不會有太大區別。

就是場中其他之人,也能感覺到薛擒虎所下的決心。心神震動之下不由看向韓冬,卻見韓冬臉上的笑容更加明顯。甚至有種智珠在握的愜意。

此時,韓冬養父依然被薛擒虎帶來的精銳軍士攜裹,隨時能蜂湧而上,亂刀之下,不可能有幸免之機。

而且薛擒虎長弓所向,早已對準了韓福。薛擒虎以箭法、槍法雙絕聞名天下,但其箭法還在槍法之上。

世間自信能躲過薛擒虎一箭三矢之人,絕對不多。就是在這高手雲集的藍慕措,也是屈指可數。

其中唯一能夠對其有所阻礙的群配江央,先前就已被薛擒虎箭矢所傷。就是能夠站立,也是奮起了全身餘勇,根本無力再戰。

而離韓冬養父較近的另外一人,卻是薛擒虎的同胞兄弟。

金大師雖然不曾參與前番之戰,但在嘉措被殺之後,就立定在眾軍士軍陣之前,不再有任何舉動。想要讓此人出手,隻怕更是不能。

就是已經有了置身事外打算的眾人,也覺得若是想要毫發無損的救出韓伯,對於韓冬來講,這也應該是一件極為艱難的事情。

“你既然當眾說出,此次不會殺我之意。應該不會反悔,我若是不顧一切殺了韓伯,你會如何?”

已是下定決心的薛擒虎,直言向韓冬問道。所問之語聲音極隆,在藍慕措上空回音陣陣。使得所有人的目光不由看向韓冬,都想聽聽韓冬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