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群至(1 / 2)

漢、洛、魏三國乃是夏州最強大的國家,但洛、魏兩國原本的邊境卻並不相交。不過在魏國滅梁之後,魏、洛兩國卻有了邊境之實。

隻不過強大的魏國在一番風雨之後,隨著薛擒虎反叛,麒麟軍黃河山的自行其是,魏國國力已經不足以與洛國相抗衡。

而越軒所借洛國大軍,在三王子洛凡率領之下,正陳兵於兩國邊境。可以說,兩國隨時都有可能爆發戰爭。

負責此處邊防戰線的鷹揚軍團,在大將軍夏侯的指揮下,為避免與薛擒虎、洛凡同時開戰,導致兩麵受敵,已將大軍撤回寧梁一線。實際上已是讓出了整個梁國全境,也算變相的達成了越軒的複國之願。

就在昨夜韓澈就曾接報,洛國有使臣到達了寧安,帶來了洛國國書,想要拜見韓澈。

隻是當前擺在韓澈麵前最為要緊之事是韓冬的到來,在這件事情之前,就連心腹大患薛擒虎也要放到後麵。

韓澈雖然還未與洛國使臣見麵,但這些人來到魏國的目的,卻非常清楚。

……

韓冬聞聲雙眼微微一合,一縷殺機一閃而過。這洛國使臣聲線不高,卻綿長有力,極有韌性,顯然一身武功不弱。雖然不知這人姓名,但也正是韓冬感知之中的四名高手之一!

因為助越軒複國之事,洛國與魏國本來已成對立局麵,雙方隻會兵戎相見。

但洛國這時派人前來,結合越軒與越心馨不曾出現在洛軍誓師大會的情形。韓冬有理由相信,洛國與越軒兩父女應是有了分歧,並且分歧不小,極有可能雙方已經分道揚鑣,甚至反目成仇。

如此一來,不能排除越軒父女已被洛國控製的可能。

隻要是稍微留意過韓冬出現在越國的軌跡之人,都能猜測出越軒父女身後,站著韓冬這尊大佛。與越軒父女對立,也可算上是與韓冬對立。

若是在藍慕措之戰未曾發生時,擁有燕長虹與洛昆兩大名將的洛國,並不太懼怕韓冬。畢竟兩大名將之一燕長虹,就曾與韓冬交手。並且當時因為各方麵的因素,總的來說,燕長虹並不落下風。

而落國可是有兩位十大名將,雖然不見得會有一加一大於二的結果。但這兩位名將共同對上韓冬,按照常理,韓冬獲勝的希望並不大。

但在藍慕措之戰傳出後,卻由不得天下各國對於韓冬的評價,又有所提高。因此已經與韓冬處於對立的洛國,必須尋找助力。

洛國選擇的助力,不僅要有實力,也要與韓冬有對立的因果。而韓澈、薛擒虎雙方正是與韓冬天然對立。

洛國這時派出使臣,來到魏國,韓澈明白,韓冬也自然明白,這是在其中選擇了與魏國結為同盟之意。

洛國想要結盟,本來有幾種選擇,薛擒虎或是韓澈,甚至還有越國。相較而言,在這三方之中,薛擒虎反而更有優勢,他身為十大名將之首,身後的背靠大蒙,勢力比韓澈與越國要強出不少。

但薛擒虎有一個最大的問題,他的身份問題。洛國要是與他結盟,極有投靠大蒙之嫌,而這種事情,夏州十六國任何一個國家,都會極力避免。

看來洛國到底還算清醒,才會將結盟的目標放在魏國。

想到這裏,韓冬心中殺機隱現,卻並無一絲越心馨與洛國三王子再無瓜葛,自己與越心馨之間阻力有所減少的喜悅。現在他隻是擔心越心馨父女的安全。

洛國行動如此之快,也定然與越軒父女的處境有關。從洛國這番略顯急迫的舉動看來,洛國與越心馨之間已成勢同水火之局。若非如此,洛國不會如此著急想要與韓澈結盟。

……

陽光燦爛,卻顯得有些沉寂的花園中,又走進七條大漢來。

當先之人身形最為高大魁梧,足足比韓冬還要高上半頭。此人就是在這種環境之中,依然一身厚實的銀色鎧甲。

要知在大軍征戰的沙場之上,就是如韓冬一般的高手,也不可避免有被兵刃箭矢所傷的可能。因此在戰場上,無論大將小卒隻要是有可能都會著甲。

但在這後花園中,卻不比數萬人的沙場,就是發生血戰,身著重甲,也隻會令自己速度有所減退,反而影響自己的戰力。

就像夏侯等人出現之時,具是一身特製的輕便軟甲,防護功能雖然稍有不足,但身影更為靈便,這才是適用於這種場合的護具。

不過這高大之人顯然力量極強,一身沉重的鎧甲不說,單手斜提的一隻長柄巨錘重量更是不輕。緩步走在花園的小路上,卻顯得極為輕靈。這種感覺,就好像一頭壯年大象,如蝴蝶般在花叢中穿飛一般。

“定山錘洛昆!”

夏州名將的姓名,韓冬再不像剛剛蘇醒過來一樣毫無印象。這人隻是初一現麵,看到來人這般獨特的形象,韓冬已能猜出來人的姓名。

洛國擁有的兩大名將正是鐵槍燕長虹與定山錘洛昆。燕長虹出自洛國軍武世家,而洛昆出身更加顯貴。他乃是洛國王室中人,洛國之主是其伯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