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寶圖?”
我嘀咕一聲,接過來一看,紙皮表麵是典型的古代軍事地圖手法。
除了重點的山川之外,剩下的就是主要的地名,但是又不是什麼有名的地方。
比如要是寫個什麼京城、金陵、昆侖、華山、峨眉、青城山、玉門關之類的地方,我保準一下子就能認出來。
但是這上麵雖然標注了地名,全都是一些陌生的地方,餘佳佳也都不認識。
我用手機搜索了一下,竟然沒有答案。
要麼這地方不在如今的國內,要麼就是古代的稱呼和現在的不一樣,所以無法檢索。
但是才一尺見方的圖麵,根本就沒有顯示多少個區域來,更無特殊的地形和山脈,想要從地形上辯別,也無從下手。
除非是對地形非常了解的地理專家,或者曆史專家,還有幾分可能。
看著紙皮的邊緣,也不大整齊,但時間又太久了。
這讓我也看不出是自然的磨損,還是被人撕掉了一部分。
若是撕掉了一些,那麼隻能找到其他的部分,合起來了,才能知道是什麼位置。
這張圖上,有著幾座山,幾條小河,呈現出一種特殊的地形,算不上什麼風水寶地,隻是不差勁罷了。
在其中三座品字形的山下麵,不,是山中間底部的位置,各有一個棺材的圖案。
其中最頂上的那個棺材,是用金色繪製的,形狀也大一點。
難道,這個棺木當中的主人,是身份地位更加高貴的意思?
但又沒有其他的提示,比如墓形走向,是品字形、T字形,還是長方形呢。
從陰宅書籍上來說,不同的形狀和規格,代表的是不同程度的身份職業和社會地位,財富狀況等等。
那皇族和普通的貴族,讀書人的文官和武將,他們的墓藏規格是不一樣的。
再則,這三座山,依照圖案上的比例尺換算,也不小啊。
這三個棺木,又是如何放進山中間的底下的呢?
挖地道?
古代的涵洞水平有限,都是人力工作,涵洞太深的話,通風是個大問題,還有透水事故。
所以,應該不是打洞的方式。
那是坑洞的方式?
先在一座山上挖坑,然後放下棺材,再壘土,填平之後繼續往上堆疊更多的泥土,直至成為人工山。
據說秦始皇的大墓,就是用這種方式打造出來的。
先在平麵上挖坑建設,然後做好穹頂,一邊累土至山,再在上麵植樹造林,數十年後,就是一座天然的大山。
此時,再用尋常的方式去找墓,自然是找不到的。
誰會把一座大山,厚達數十米,甚至近百米的土層,認為是人家的封土?
這就好比在海上看到了一座島嶼,可它偏偏是一隻船,隻是表麵被樹木掩蓋了而已……
不親眼看到裏麵的真相,誰會相信這樣的傳言?
所以自史以來,秦始皇的大墓一直沒有被盜過。
我想,即便是以前的古人找到了,以那時候的盜墓手段,也不可能無聲無息的偷偷開挖出上百米的盜洞來。
而且這三個棺木的旁邊,都標注了骷髏頭的符號,是紅色的,咦,還是血製的染料!
這種東西,得用特殊的方式才行。
據說隻有道家的煉丹高手,才能用特殊的手段製作出來,上千年都不會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