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九十五 戎馬向西(2 / 2)

方離和張遼都陷入了沉思皺眉不語,賈詡在一旁嘀嘀咕咕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突然,一直沒做聲的賈詡“啪!”地一拍手掌:“臣明白了!”

方離驀然驚醒:“文和明白何事?”

“主公、張將軍請看。”賈詡隨手解開腰間的佩劍,用劍鞘代替木杖指向白狄的老巢,“臣的內衛已經探知,此次進犯韓國的,是白狄鮮虞氏、肥氏、鼓氏三個部族,仇由氏因為去年秋季損失過重還在休養生息當中,此次並未參加。”

“那又如何?”方離疑惑地看向劍鞘所指的地方,“無論什麼部族,白狄的行事風格跟其他草原人不都一樣嗎?”

“回稟主公,肥氏、鼓氏和仇由氏或許是的,但鮮虞氏不同。”賈詡的劍鞘沿著白狄進兵路線慢慢移到韓都所在,一字一頓道,“鮮虞氏從古至今的夙願,是能在中原建國!”

“建國?”張遼不可置信地瞪大眼,“先生的意思,白狄人步步蠶食一步一個腳印,是在為建國做準備?”

賈詡麵色嚴峻地點頭:“恐怕是的,如果臣沒猜錯的話,鮮虞氏應該是打著代韓自立的主意。”

“絕不能讓這群野蠻人在中原站穩腳跟!”方離一拳砸在身旁的桌案上,紅著眼看向賈詡,“韓武那邊有動靜了嗎?”

“回主公,還沒有。”賈詡抬臂拱手,“但臣已經命人在韓都周邊散布輿論,逼迫韓武妥協。”

“等那邊一有消息我軍就開拔!”方離轉頭看向張遼,“不能再等了,去告訴高順孫策尉繚,時刻做好開拔的準備,把那些頑固不化的韓軍全部就地放了,韓國已經不成氣候,寡人沒時間替韓武看娃娃!”

“諾!”張遼凜然抱拳,一轉身傳達命令去了,留下賈詡在大堂中繼續與方離商議西進的行軍路線。

兩日後,就在方離已經按捺不住想要不管不顧直接出兵的時候,快馬終於傳回了韓武的回信。

這位命中注定的亡國之君最後還是選擇了保護他的百姓,答應唐軍借道,並命令邊境的韓國軍隊配合唐軍作戰,直到把白狄全部趕出中原為止。

消息傳到西邊,韓國上下無不歡欣鼓舞,在韓軍屢戰屢敗的情況下,傳中戰無不勝,能跟虎狼之秦媲美的唐軍成了邊境百姓心中唯一的希望。

得到手信的方離再不耽擱,留下三千兵馬和河麵上的徐盛水軍一起駐守受鐸後,全軍共計十四萬六千餘人立即拔營西進,其中由孫策率領的韓周聯軍最為士氣高昂,誓要把那群無惡不作的強盜趕回草原。

這次的唐軍在韓地受到了與之前截然不同的待遇,每過一城當地百姓必簞食壺漿相迎,翻山越嶺不熟悉山路,立刻會有土著民眾給大軍帶路。

方離也在細心營造著大唐“救世主”的人設,命全軍上下不得滋擾百姓,不得損壞地裏剛插好的莊稼,一路以來,唐軍在韓人心目中的形象直線上升。

差不多半月後,十四萬大軍終於越過層層丘陵抵達了西邊的平原,在他們前方十幾裏處,就是已經被白狄占領長達一月之久的南屈。

南屈和北屈相聚不到百裏,兩座城池都處於群山環繞的盆地地帶,隻在北邊有個豁口直通草原,相對比較封閉。

據情報,南屈隻駐紮有不到一萬騎兵,但四周都已經堅壁清野,百姓死傷殆盡,白狄人的探子死死盯著這幫突然出現的大軍,隻要一有風吹草動拔腿就跑,根本不可能和大軍剛正麵。

“據情報,守在這裏的是白狄鼓氏部落的部族騎兵,和鮮虞氏不一樣,這群人是典型的草原蠻子,打不過就跑。”大軍臨時在山穀中搭建的營地裏,賈詡借著燭火為方離解釋著搜集到的情報,“從南屈有一條坦途直通草原,草原人不會守城,他們一定會協同北屈的守軍一起逃走,吸引我大軍在野外與他們周旋。”

方離腦中思緒電轉,一個又一個作戰方案閃過腦海。

他的十四萬大軍之中,騎兵隻有四萬左右,其中一半屬於唐軍,另一半分別屬於魏、周、韓的軍隊,要整合在一起作戰十分困難。

並且中原軍隊的強悍在於步卒和弓弩,特地分出騎兵和草原人馬上決勝負是下下之選。

“要想辦法堵住他們的退路。”方離低聲道,“不管這幫人是想襲擾我軍還是和大部隊彙合,都不能讓他們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