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間寢室裏。隻有一張床。
床上的男子百無聊賴的躺著,翹著二郎腿一顛一顛,時而哭時而笑,時而皺眉時而歎氣,不變的姿勢卻仿佛想了很多很多。不過乍一看就像一個精神失常的人,幸好,房間裏除了他,再無別人。
搖頭歎氣,抹幹淚跡翻身下床,踢開床邊的鞋子,就這麼赤著腳踩在地上,吧嗒吧嗒走向一個蒙著層層黑紗的大櫃子。他蹲下身,再跪下,雙手托著第一層黑紗,站著掀起放在一邊的地上。再跪,托起第二層,掀開放下。第三層,重複如是的動作。他很謹慎,每一個動作都規規矩矩,毫無差池,也不曾應付,好像在做什麼神聖的儀式一般,莊嚴肅穆,不知是不敢逾越,還是不忍粗魯。終於,最後一層黑紗從他的指間滑落,他眯起眼睛,盯著麵前的桃木櫃子,又陷入了沉思。良久良久,終於下定了決心,從懷裏掏出一把金色三環鑰匙,插入櫃子上的鎖孔裏。鎖芯輕微地沉吟了一聲“嗒”,彈開了。
桃木櫃子上共八個拉環,一說龍生九子,囚牛老大,睚眥老二,嘲風老三,蒲牢老四,狻猊老五,贔屭老六,狴犴老七,負屭老八,螭吻老九,這八個拉環上的圖案紋飾分別對應前八位龍公子,而這鎖頭上刻的,就是第九位龍公子——螭吻。
螭吻,又叫鴟尾、鴟吻,龍生九子之一,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即吻獸,取其滅火消災。在古建中,“五脊六獸”隻有官家才能擁有。泥土燒製而成的小獸,被請到皇宮、廟宇和達官貴族的屋頂上,俯視人間。做張口吞脊狀,並有一劍以固定之。《太平禦覽》有如下記述:“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於尾,以厭火祥。”文中所說的“巫”是方士之流,而“魚虯”則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
如此說來,這櫃子必定不是平凡之物,非古代官家而不可得;而且鑄造工匠如此這般地煞費苦心,違反常理以屋脊神獸螭吻的造型做鎖,難不成,這裏邊的東西親水性,怕火光?
來不及想這許多,螭吻之所剛解,就聽得櫃子裏邊傳出一陣異常響動,九隻神獸雙目圓睜,紅光大作,直逼來人;又張口吐出粗長的鐵鏈翻覆纏繞,緊緊勒縛,不時,九條鏈子便將整個櫃子裹了個嚴嚴實實,任他刀劈斧砍也未必會有絲毫鬆懈。那男子仿佛一副見怪不怪的樣子,從懷中又掏出一枚紫紅色的三環鑰匙——看樣子像是銅製的。他不慌不忙的把鑰匙插入螭吻口中,稍加力氣轉動——“嗒”。——又是一聲響,接著九頭身獸的口中冒出幽幽的綠光,鐵鏈被神獸吞回口中。鐵鏈一解,八個櫃子叮鈴咣啷的砸下來,男子將它們一一拾起,有序的排列,最後一個櫃子歸位的時候,螭吻的鎖頭自動落下,男子便撿起來握在手裏,靜靜的等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