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銘盤坐在山崖石壁前,望著石壁上刻寫的經文,是龐族的一部殘篇,也許是入門的口訣,在石壁上,還有殘留著許多龐族高手悟道時候,精神與天地溝通,存留在石壁上一些感悟道紋。
如果沒有極其敏感的精神力,很難發覺,能不容易吸收。
楊銘腦門靈穴道內的精神魂魄小人,一步步從裏麵走出來,踩入半空,才是吞噬吸收那些殘留此處的道紋和精神波紋,這些都是悟道者的殘片,有他們對武、對道、對修煉的理解。
此時他身如靜湖明月照,一動不動地坐在那裏,靜靜感悟,不管前方艱難險阻,殺機重重,也不管周圍魔獸窺視,唯有對修道之心的執著。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益有餘……”
楊銘忽然腦海中傳出一縷縷宏偉的聲音,轟震全身,半空懸浮的銅色小人,一下子被震回腦門靈穴之內,它也盤坐下來。
這股聲音,浩大宏偉,如淵似海,深奧浩瀚,每一個字響起,都如海崩淵裂,響徹天地間。
殘缺的經文艱澀難懂,根本不明其義,一會兒提到鼎爐,一會兒提到道胎,一會又兒說魔道,一會又兒講道經,種種莫名的感受浮上心間,讓他警醒與迷茫。
小半個時辰後,楊銘逐漸理解一下話意,推測出這是道心種魔大法的部分經文。
種魔大法專講精神異力,使精神有若實質,無孔不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把整個天地的精氣不住由自己的毛孔吸入體內,轉化作自身精氣,不住強化凝聚精神,克製對手心神,是奪天地造化,攫取宇宙精華的玄妙功法。
楊銘隱隱感覺,這道心種魔之法,是強行奪取別人精氣,融入自己道胎,道心種魔。
還有一種途徑,就是要找個天資卓越,禪心堅定的正義之士,作為練功的『爐鼎』,修此功者,必須潛進對方心靈深處,曆經種種變異,播下魔種,由無至有,大法始成。
兩者之間,有自身做鼎爐,有他身做鼎爐,最後都要粉碎一切,重塑聖體,就直逼聖皇了,同樣是一部聖皇級古經秘籍。
但俱是在茫不可測中,風光無限,有如大自然無窮景象,時而天晴風和,日照月映;時則陰雲密雨,雷電交加,七情六欲,變幻難測。
修練大法者,譬之怒海操舟,一不小心,受‘爐鼎’情風欲潮的狂擊,舟覆人亡,輕則走火入魔,重則萬劫不複,形神俱滅,故古往今來,先輩雖人才迭出,凡修此法者,均落得敗亡身死之局。
“原來是號稱邪帝的聖皇,古籍記載,當年還曾與獨孤劍皇交過手,不知孰勝孰劣?”
這種玄奧的古經並不冗長,相反惜字如金,總共短短數百字而已,很可能並不全。
記下了這些經文之後,腦門靈穴的精神小人更加清晰,不過此時小人的氣息變得不同了,有獨孤劍皇的睥睨傲氣,也有邪帝聖皇的王者霸氣,雖然沾染少許,但是精神力被強化了一倍。
風語姿也記下了這篇經文,但是效果不大,並沒有看出什麼端倪,隻覺得枯澀難懂,不宜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