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山裏娃——小妹,哥教你吧
日子一天天又過去小半個月,苗萌的日子過得優哉遊哉。醒來的頭幾天,大病初愈,不能多走,就這樣吊樓間晃晃蕩蕩,蕩累了獨依窗前坐看庭前花開花落,遙望天空雲卷雲舒。
這天,閑來無聊的苗萌突然詩興大發,想著來一首《獨倚望江樓》唄。
“梳洗罷”三個字剛出口,我呸、我了呢個去,溫庭筠八尺高的黑臉漢子捏個娘娘腔唱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腸斷白蘋洲。”想想一身就起雞皮疙瘩。
《吾將終老乎其間》,對,白居易,這位灑脫而又像隔壁鄰居老大爺般平易近人的詩壇大牛,他的這首詩最應此景。
清清嗓子,苗萌高聲唱到:
十畝之宅,五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謂土狹,
勿謂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庭,有橋有船。
有書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須飄然。識分知足,
外無求焉。如鳥擇木,姑務巢安。如龜居坎,不知海寬。
靈鶴怪石,紫菱白蓮。皆吾所好,盡在吾前。時飲一杯,
或吟一篇。妻孥熙熙,雞犬閑閑。優哉遊哉,
吾將終老乎其間。
當苗萌念完這首《池上篇》,頓覺神清氣爽。側眼一看,小妹不知什時候進來的,頭斜靠在門框邊,小眼珠子如綠豆般圓睜著,滿眼投來淨是崇拜的目光。
“哥,你又在念叨啥的,我一句也聽不懂,但好像聽盤大夫念過這樣的調調,感覺挺有學問的。”
“對頭了,小妹,這是有學問的。”
苗萌暗暗想到,“這首詩充滿了靈氣。試想著:一座異樣親情的園子;一個詩人的生活夢境;在宣紙、水墨、陶瓷、折扇中偷得複生半日閑,借得園林的閑適清淡,與作者一起搖晃在園林清幽的夢裏。
曆代的士人君子之所以醉心竹林,流連忘返,為的是尋找一種精神寄托。綠竹猗猗,靜謐幽雅的環境,成為理想的去處。大詩人白居易,仕途幾經挫折,晚年退居洛陽,在“十畝之宅,五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的家園中,‘日晚愛行深竹裏,月明多在小橋頭’。處於修竹篁韻懷抱中的詩人,心境歸於淡泊,是何等的自由、愉悅、超脫!”
想我以前自幼喜愛唐詩,四處搜羅,非常神往古人的境界。眼前青山綠水,小橋人家就不正是嗎?
“逝者,如斯夫一去不返。”過去的就過去了吧,就得珍惜眼前的生活,眼前的人。苗萌漸漸對這個新家有了一種歸宿感。
“小妹,哥教你吧”。
“好呀、好呀”,小妹一蹦老高,吧唧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苗萌,敢緊上前去。小妹擺擺手,一咕嚕爬了起來,隨手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塵。
“沒事的,我皮糙著了,姆媽說我打不哭,罵不怕,皮最厚。哥,你教吧。”
麵對這個開心果,苗萌說不出地快樂。
你讀過哪些書,
嗬,哥,你傻了吧,我們全家能在山下讀書的就隻有你哦。
這話有些尖刻,苗萌聽了不覺得刺耳,反而鼻子裏有些酸酸。哽咽道,“好,哥教你。”
時近盛夏,月季花像一個穿著粉紅色衣裙的少女,在綠葉中翩翩起舞;牡丹花開得更加美麗了,她嬌媚豔麗,香氣撲鼻。那幾棵老楊樹也長滿了綠色,像一把撐開的綠絨大傘。
麵對姹紫嫣紅的世界,教些什麼好,苗萌一時拿不定主意。
窗外一聲喧嘩,是三叔公帶著山桃在他家的荷葉田采蓮藕。今年荷的長勢很旺,大片大片的荷葉撐開。一柄柄綠茵茵小傘把三叔公的幾十畝荷塘鋪得滿滿當當。白蓮花的嫩苞,有的暫露崢嶸,三三兩兩的蜻蜓便盤旋而上。
眼前一大片的荷花,讓人心感舒適。山桃駕著小船,頭上戴著粉紅的花瓣,山桃的身影在荷葉和荷花中中時隱時現,分不清哪是花,哪是人,隻有歌聲飄渺的向四周發散開來,清脆,還帶著點絲絲的甜。山風從青雲山緩緩流下,掠過龍洞河沿岸的十裏八鄉,隨風飄來一陣清香,沁人心脾。田田的荷葉,一層層隨風一起一伏,像一片綠浪。令我想起了“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詩句。
“對,多應景的詩。”“我撿起幾隻燒黑的碳棒在地下寫下了《小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