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時尚潮流(2 / 2)

林曦兒耐不住性子。

“周先生!”她說,“你可以省略一切廢話,直接拿出創意方案給我看!”

因為來不及製作幻燈片,周銳完全是用語言來闡述我的創意書。他首先闡述的是電視廣告創意,他說濱海市是一座曆史悠久的海濱城市,而麗人商場已有三十餘年的曆史了,它的前身是一家服裝批發商城,兩年前由“鵬宇”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買入,正式命名為麗人商場,成為麗人服飾的專賣商場。

因此,這份電視廣告創意就是動用了濱海獨特的曆史文化資源。

電視廣告創意:一位穿著蝙蝠袖、喇叭褲的時尚女孩歡笑著躍入畫麵,一位時尚男孩舉著老式相機追進畫麵,他們一對年輕戀人,他們歡笑著走在服裝商場前麵的廣場上,男孩調皮地舉著老式相機對著女孩一通抓拍。畫麵是黑白的,場景可以參考八十年代服裝商場廣場照片。接著畫麵變成彩色,一位穿著麗人服飾的時尚女孩牽著一位時尚男孩的手說笑著走進麗人服飾廣場,女孩手裏拿著一隻漂亮的朵唯女性手機,兩人一起用耳塞聽著一首情歌,笑臉快樂而幸福(同一對男女)。

鏡頭稍稍仰拍,突出藍天白雲下麗人商場的秀美樓層。此時響起優美的女聲:不同的時光,相同的歡樂;不同的背景,相同的幸福;不同的服飾,相同的時尚——麗人服飾,對品味不變的追求。

我之所以會想到蝙蝠袖與喇叭褲的創意,是因為我偶然間看過一篇關於喇叭褲與蝙蝠袖的文章。從中我了解一些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的服裝潮流與流行先鋒。

那篇文章說,一個時代的躁動,是從一條蝙蝠衫和喇叭褲開始的。

上世紀70年代末,隨著國門的打開,各種新思想新潮流湧入中國,蝙蝠衫和喇叭褲正是在這個時期流入中國。在喇叭褲出現的前一年,年輕人走進了高考考場,從公平的人才選拔中,體會到知識的價值。他們的內心已像外麵世界那樣變得五彩斑斕。

喇叭褲最初是如何映入中國人眼簾的,大致和1978年風靡中國的兩部日本電影有些關聯。一部是《望鄉》,栗原小卷扮演的記者穿的一條白色的喇叭褲讓她的身材更顯嫋娜。另一部是《追捕》中矢村警長的墨鏡、鬢角、長發和一條上窄下寬的喇叭褲,更成了當時年輕人眼中的時尚。

而蝙蝠衫的袖幅寬大,跟衣服側麵連在一起,雙臂展開,形似蝙蝠。袖幅的寬度有大有小,袖幅誇張的,展開後袖子與衣服下擺幾乎連成了直角三角形。

喇叭褲也悄悄闖進了國門,它的出現,顛覆了幾十年來中國人對服裝的刻板認知。這種褲子低腰短襠,緊裹臀部,褲腿上窄下寬,從膝蓋向下逐漸張開,形成喇叭狀,有的褲腳寬大到像一把掃街的掃帚。最讓保守人士無法忍受的,是它不論男女,拉鏈全開在正前方。要知道,在此前女裝褲從來都是“右側開口”。

當時有些女孩子買了喇叭褲,自個兒躲在屋子裏試穿了幾回,不敢出門,怕笑話鬧大了,嫁不了人家。喇叭褲是中間開口子上拉鏈的,顯示的是男女平等。

作為流行先鋒的蝙蝠衫、喇叭褲,開始時卻沒落個好名聲。第一批穿蝙蝠衫、喇叭褲的人,被視為“男流氓”或“女流氓”,嚴重的還牽扯上道德問題。漸漸學校穿喇叭褲的同學多了起來,同學們興高采烈,互相比著誰的喇叭口大,老師卻犯愁起來,於是,每天清晨上學時,老師們拿著剪刀站在校門口,看到褲腳寬的就留下來量,然後拿剪刀沿褲線一剪,喇叭口就沒了,穿喇叭褲的同學還要寫檢查。

那時候的學生上學時不敢穿喇叭褲,可是逛街,走親訪友時,更要穿上蝙蝠衫、喇叭褲,炫耀一番。

在此之後,服飾之禁漸開,各種豔麗的服裝爭奇奪豔,個性化的款式依然是時尚男女所追逐的狂潮。

喇叭褲與蝙蝠袖在七八十年代可謂是另類的時尚,跟現在的透視裝和路臍裝有得一拚,它的時尚品味,它的獨特個性,它的標新立異,這不正是麗人服飾所要傳達的品牌發展方向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