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表現滿意(2 / 2)

像我們中學語文教材對許多作品的解讀,都在很大程度上誤解歪曲了作家的原本所要表達的意圖。連編教科書的學者都如此,何況讀著他們教科書長大的人們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這部小說是愛情的百科全書,沒有一個愛情元素曾被作者忽略,沒有一個愛情主題未經作者審視。而且這部小說還是揭示婚外戀心理的舉世無雙之作。

而這本書的中文版,說小說主人公包法利出身於一個不太富裕的莊園主家庭,接受過大家閨秀式的教育,閱讀過一些浪漫主義文學作品,內心深處向往浪漫的愛情生活和貴婦人的生活方式,她幼稚單純,不理解這種貴族的風雅需要財富作為後盾,認識不到現實的汙穢和黑暗,這就決定了她難以逃脫自我毀滅的命運。

我認為這種解釋特別倒胃口,至少,福樓拜更不會接受如此膚淺的論調:這不僅枉費了福樓拜五年時間的嘔心瀝血,更對不對他那句振聾發聵的名言:“包法利夫人,就是我!——根據我來的!”

福樓拜這句名言,曆來被認為是研究《包法利夫人》的突破口,國內現有的文學史教材中,對福樓拜這句名言的闡釋實在是極其膚淺!

由此可見,要了解一個作家的作品,最好的方式就是先了解作家自身的獨特經曆!

“你們有誰知道李白的名字是誰幫他取的?”劉知遠掃視了在場所有人,包括導遊和他的私人保鏢。

夕兒悄悄扯了一下我的袖子,蹙起細眉看著我,仿佛在說:“這個誰會知道呀?”

我看著她笑了笑,然後將目光投向劉知遠,笑笑道:“董事長,如果我記得沒錯的話,李白這個名字,是李白自己給自己取的。”

劉知遠也將目光投向我,眼睛亮了一下,麵露欣喜之色,伸手示意我繼續說下去。

我掃了大家一圈,見大家都看著我,於是我不慌不忙地講了李白給自己取名字的故事。

據說李白周歲抓周時,抓了一本詩經。他父親很高興,認為兒子長大後可能成為有名的詩人,就想為李白取一個好名字.以免後人笑自己沒有學問。由於他對兒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來。直到兒子七歲,還沒想好合適的名宇。那年春天,李白的父親對妻兒說:“我想寫一首春日絕句,隻寫兩句,你母子一人給我添一句,湊合湊合。一句是‘春風送暖百花開’,一句是‘迎春綻金它先來’。”

母親想了好一陣子,說:“火燒杏林紅霞落。”

李白等母親說罷,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開的李樹一指,脫口說道:“李花怒放一樹白。”

父親一聽,拍手叫好,果然兒子有詩才。他越念心裏越喜歡,念著念著,忽然心想這句詩的開頭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嗎?這最後一個白字用得真好,正說出一樹李花聖潔如雪。於是,他就給兒子起名叫李白。

等我講完,劉知遠雙手一拍,頗為欣賞地看著我說:“不錯!小夥子!這麼多人都答不上來,而你卻能答上來,這就是才能啊!”

我擺手,謙虛一笑道:“這不是什麼才能,董事長,隻是因為我出身中文係,讀的書多一點罷了。”

“沒錯!”劉知遠接話道,“這至少說明你讀的書多,而且涉獵很廣泛。”

沒錯!我跟《紅樓夢》裏的賈寶玉一樣,都是一個雜學家!

葉青雲插話道:“也許這個故事,不過是小顧在瀏覽網頁時,無意中看到的呢?”他的語氣依然一副不以為然。

劉知遠笑笑道:“青雲,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啊!即使小顧是湊巧看到了這個故事,如果他隻對網絡遊戲感興趣,對這些文史的東西毫無興趣的話,我敢斷言,他即使看到這個故事,也不一定能有耐心將它讀完,而且還記得這麼清楚!”

鍾楚南笑著附和劉知遠道:“董事長說得有道理,現在年輕人哪會對這些東西感興趣啊?而且顧先生還把這個故事記得這麼清楚,連其中的幾句詩歌都記得一清二楚,實屬不易啊!”

夕兒轉臉看著我,滿意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