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文才斐然(2 / 2)

在場其它人都麵麵相覷,鍾楚南和葉青雲對視一眼後,都低下臉去。

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敢說,怕說錯了得罪劉知遠,還是確實對此不知。

我也猶豫著,吃不準到底說還是不說?

“好吧!給大家來點獎勵,”劉知遠爽朗地一笑道,“如果在座的其中任何一個能答出來,我劉知遠下次決定單獨請TA喝酒,而且要喝個痛快!”

劉知遠都這麼說了,依然沒人肯出頭,鍾楚南和葉青雲貌似在求穩。

我心裏一橫,我和夕兒必須要進取,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董事長,我鬥膽一說,”我摸著鼻子,看著劉知遠笑笑道,“如果我無意冒犯您,還請你多諒解我的無知。”

劉知遠的目光再次投向我,眼睛再次一亮,他朗聲道:“好!小顧,你但說無妨。”

我笑笑道:“劉知遠,乃是五代後漢的開國皇帝名諱,此人趕走了契丹軍,是五代時漢族的中興之主,功秉秋千。”

我頓了一下,以察劉知遠的態度,他一直含笑看著我,見我停頓,他忙抬手示意我繼續說下去。

我笑了笑,繼續道:“賣國賊石敬瑭割幽雲十六州給契丹後,就是劉知遠死抗契丹,才至中原沒有完全落入異族之手。因為無幽雲,中原就無險可守。”

我說的都是後漢這位開國皇帝好的一麵,關於不好的一麵更多,自然不適合說出口。我猜鍾楚南和葉青雲之所以沉默不響,也正是不知道如何開口吧?因為這位皇帝貶過於褒,不好評說,如果對這部分曆史知之不詳的話,那就很難把握話語的火候。

劉知遠生逢亂世,在其主要政治和軍事活動中有一個引人注目的問題,就是對契丹的態度。契丹是鮮卑族的一支,唐後期逐漸成為北方強悍的勢力,後唐的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在太原舉兵叛唐,在契丹幫助下建立了後晉。為了報答契丹的幫助,不惜將燕雲十六州割讓,並稱比他小11歲的耶律德光為父。從此中原門戶大開,無險可守。在這方麵,劉知遠比石敬璃要看得遠些,做法上也有所區別。雖然他和石敬瑭同被契丹呼“兒”,但劉知遠則認為:稱臣即可,當兒子則太過分,多送些金帛使遼兵援助而不必以割地相許,割地會造成將來後患無窮。可見他對契丹更多的是主張籠絡、利用以圖中原,況且他還曾兩次大破契丹,直至稱帝後也沒有中斷同契丹的戰事。

作為一個文學青年,五代十國史我還是多多少少有所了解的,而且我似乎更加理解夕兒此次帶來我來此的深刻用意。我顧陽是個文學青年,而劉知遠是個儒商,自然會有諸多共同話題,很容易互生好感。

等講完,劉知遠帶頭鼓掌,他看著我爽朗一笑道:“小顧,你果然才高過人啊!史學家對這位跟我同名的皇帝評價多為批評。各種看法不無道理。但是,要知道五代十國是一個紛擾割裂的時期,是唐朝後期方鎮割據進一步發展的時期,人民不但備受封建軍閥殘暴統治的痛苦,而且還受到契丹進擾的禍害。後漢這位皇帝作為這一動蕩時期的封建帝王,在戰亂中利用軍事實力和政治權術獲得了統治地位,自然給中原人民帶來了許多災難,但他努力遏製契丹的南侵,對恢複和發展中原地區的生產起到某種積極的作用!”

說到這裏,他頓了下,跟我交換了一個眼神,他笑著繼續道:“大家可能還在納悶為什麼我父親會要給我起這麼一個名字,我那個身為小學曆史老師的父親,給我取這樣一個名字的用意究竟何在?關於這個問題,我想把它作為一個特殊形式的獎勵獎賞給敢於說真話的人。”

說著他把溫和的眼神向我投了過來,“小顧,我劉知遠從不食言,改日定與你一醉方休!”

我摸著鼻子,迎他的目光笑了笑道:“承蒙董事長厚愛!”

我心中驀地意識到一個問題,或許劉知遠今晚提到這個話題的本意,並非想考察各位的史學知識。而是有別的什麼用意?

大家圍著篝火又聊了一會兒,月亮突然鑽進雲層裏去了,深藍色的夜空頓時變得黝黯起來,星星都隱去了。突然就淅淅瀝瀝地下起小雨來。

導遊嘟囔了一句道:“山裏的天,孩子的臉,說變就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