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宗教的意義是,將心靈寄托在虛幻的神靈下獲得心靈上的安慰,這種安慰來自於對自我的肯定,來自於原始的身理反饋!
這是宗教的信仰,卻不是我的信仰,我所認知和思考上的信仰來源於信任和對自我的無限追求,這樣的信仰作用在精神表麵,活在當下的情況來說是匱乏的,但那也隻是匱乏,而不是沒有用處,這是因為沒有方法論和曆史文化沉澱,不夠嚴謹,也能不讓自己感到“正確!”不過正確與否,不在於我和你,而在於實踐和收獲,哪怕是給自己和別人一絲的理解一絲的感悟,我所定義的信仰就不是沒有“利益和價值”的!
先來說信仰的信,以文字拆分來解釋恐怕不足以讓人信服,不過這不要緊,因為標題決定了我所說的內容!是淺淺的談一下而已!
信,是活著的沉澱,是做人的法則,是為了適應自然,適應社會的產物!人無信而不立,文本和實踐的教育讓我們明白信的重要,當然也隻是重要,我所談的信,是信仰的信,這種信是在否定它的時候,沒有任何的懲罰和痛苦,不信神,神不會降下天災!而我不被社會,朋友,家人信任的話,那將會獲得很大的阻力,讓自己痛苦!因此這是有區別的,信仰的信要比人之信來的更簡單!
這樣的信,沒有條件,沒有要求,也沒有束縛,它往往是由我所說的做人的信衍生而來的,隔著一層永遠無法穿透的膜,來的時候沒有附帶任何意義,去的時候也無法將靈魂想要的東西表達出來,這算是求佛不如求己了!
佛,道,上帝,真主,這些所被信仰的神,它們並不神秘,神秘隻是因為需要它們神秘而已,人力所不能及,方是人之所欲求,求神,隻是一種妥協,用古話言就是非戰之過,乃天之命也!妥協而給予自己安慰,這是逃避,當然逃避也並不是錯誤,隻是麵對挫折的一種方式而已!信仰的包容性有著解決逃避心理的功效,它們就是詭辯,救贖和苦行,他逃避的心靈負擔,以轉移,替代和施加在身體上的痛苦來解決,如若如此,方可以獲得心靈上的“無懈可擊!”
我所理解信仰則不是這樣的,對於心靈上的“無懈可擊!”也就做不到了,人無完人,自然也就如此,信仰是一條路,這條路是有坎坷和荊棘,唯堅持和銘記於心爾!若是用三定義來描述,就是,堅定擁有信仰,堅定信仰是美好的東西,這種東西,在生活裏,可以附加,如前進的方向,如美好的品質,承載的責任,生活的壓力,和永遠的希望和不因為生活的挫折而妥協!事實上和給自己樹立一個完美的自己是一樣的,信仰更側重的是執行和堅持而已!
萬事萬物皆有天理,我不知道何為天理,但我知道做人的道理,信仰並非特立獨行,信仰也並非追隨大眾,我們所應該信仰的,從來都是追尋著本能,追尋著自由,追尋著美好,追尋著實現生命的價值。以人為本方為其根!社會在進步,思想在升華,對自由,對美好,對實現人生價值的衡量也是在變化的,這種變化向著更高,更大,更好的方向而去,但無論如何,身為普通人我們都應該明白,這些東西都是有底線的,信仰無法跟得上時代的腳步,但信仰擁有會在社會,道德,人倫,自然的底線上紮根。能做到,不是聖人,也是聖人!
講了這麼多,都是理論,不能化理論為實踐的,都是空談,我所言論自然不想成為空談,所以,是要給出方法。
世人皆知任何宗教都必須有鮮明的特點,道教的無為,佛教的忍苦,基督教的來生等,而我所命名的信仰為夢知。為何,夢者,心之底線爾,人之所欲,人之所求,人之所處,人之所思,接在夢中可實現,信仰夢神者,可純淨心靈,放下負擔,求得一片夢土,不入超脫,不得來生,隻求,今生有夢可知苦樂。
知夢,本就是可觸及,卻又不可觸及的地方,正如基督耶穌,佛教釋迦摩尼,需要的隻是神秘,引導眾生信仰罷了,隨著貼切生活,才會有向著所宣傳的生靈靠近的信仰者,如此,我也可以將莊周封為我夢知教的神靈了,而那隻蝴蝶,則是我所希望到達的境界罷了!
夢知的宗旨在於隨心,在於不觸及底線,在於往美好的地方前行,雖然可能永遠無法觸及,但也有一方夢境可以感化自身。畢竟夢是真正的超脫之地。
夢乃神靈的統稱,蝴蝶乃知夢者的最高境界,與此創下的宗教,是擁有著我所描述的信仰的。如果意願所求一致,請破開一切的虛妄,乘坐共享的公車,唱著歡快的曲調,去追尋真正的美好!
願神可以讓我解得眾生浮夢,堅守現實底線,追尋心靈美好,夢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