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遠以前從沒有去過省會城市,最遠的地方就是縣城,還是因為在縣城上學的原因。這樣也很正常,對於他來說,首先城裏沒有認識的親戚,也就沒有通過走親戚到城裏的時候;其次沒有什麼事情需要到城裏去辦理的,也就是是因為這次是去上學了,才到城裏;再次就是家裏的情況不允許自己到城裏玩,那意味著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中國的城鄉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中西部的偏遠地區就更加明顯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這樣的情況在逐漸改變,但是也需要一個時間段來完成這樣的曆史跨越。而真是這樣的城鄉差距,造成了不同地域的教育水平、生活水平之間的巨大差距。生活環境的不一樣,人的視野、思考方式、對新事物的認識都會存在差距。這也就是說城市和農村的孩子永遠不會在同一起跑線上,這也是社會存在的不公平的地方。但是這種不公平是無法消除的,因為任何一個社會都會有貧富差距,都會有分配的不公平,沒有絕對的公平,隻有相對公平的體製和製度來保證大多數人有相對公平的環境。對於中國這個人口大國來說,高考也是到現在為止最公平的教育考試製度了。
李思遠就是通過高考實現了人生的第一次跨越。這對它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考上大學意味著他可以從此結束自己農民的身份。不再像父輩那樣守著家裏的幾畝地,每天過著麵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給他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不確定性。這也是實現自己夢想的機會。所以李思遠是激動的,更是充滿了激情的。他有著所有寒門學子共有的心情,對生活充滿了希望,但是未來又像是虛無縹緲的沒有痕跡。從小大人就教育說考上大學就好了,考上大學就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其實孩子也不知道考上大學後會有多少困難在等著自己。李思遠也是迷茫的,雖然充滿激情但是也同樣對未來充滿困惑,這樣也更加使得他暗下決心,學好自己的專業,找個好工作,不要辜負父輩對自己的期望。而且自己還有貸款的壓力啊,這也是李思遠比較自卑的一方麵,同樣這使得李思遠更加的堅定自己的決心,要好好學習。現在的大學生,很多都會迷失,這也是中國大學教育的現狀,生活學習節奏的突然轉變,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很多人沒有做好準備。進而浪費了大好的青春時光。
踏入校園的那一個刻,李思遠被眼前的校園吸引了。幹淨的校園,美麗的環境好像公園一樣。徽州大學是皖北省的最高學府,也是園林式的校園。在全國都是著名的院校,是教育部直屬的院校,九八五和二幺幺工程學校啊,在現在比較實興的院校排名中排在全國前十。這已經是無數高考學子夢寐以求的大學了,也是李思遠和王楠夢寐以求的大學。李思遠所以是幸福的,在高考這個獨木橋上順利的通過了,這也是殘酷的現實給他的一點安慰吧。徽州大學的校園確實給了李思遠很大的震撼和新奇,想到自己今後要在這裏度過四年的大學生活,就相當的激動。
“同學,你是來報道的嗎?”一個瘦瘦的戴著眼鏡的男生走到李思遠跟前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