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凡界春日正好,天君拋下連篇累牘的公文,攜天後並三個孩兒下界賞花。太子曌源已過千歲,麵如冠玉,俊美異常,自幼即被天君嚴加管教,舉手投足間寶相莊嚴、不怒自威。一雙女兒尚且年幼,自是嬌生慣養,不在話下。長公主身材頎長,朗眉星目,英氣勃勃,名喚朝夕,小公主嬌憨可掬,唇紅齒白,號曰星辰。
天君天後挽手相攜,曌源隨身在側,一雙公主前後笑鬧嬉戲。天君龍顏大悅,一時興起,賞花之後,結伴暢遊東海。
天君駕馭七彩祥雲,臨近東荒大澤,忽聞海上仙樂飄飄,左右撥下雲頭,細細探看,隻見一小小,通身仙霧繚繞,天君凝神動用九成法力,竟不能看透分毫。急急喚來東海水君細問,原來此島三千年前在海中升起,即雲霧繚繞,三千年過去,仙氣並不曾減去分毫,每日子午雙時,仙樂飄飄,聞者如癡如醉,心曠神怡。
天君疑惑,繞島查看數周,均無異狀,環島之白霧,似上古神氣,渾厚純正,島上若有生靈,庇佑於這醇厚仙氣,定能修煉出無上仙法。天君並不多言,隻令東海水君日日查看,不得懈怠,若有異狀,即可上報,不可片刻遲緩。遂匆匆返回天庭,招來上古大仙,均不知其所以然也,無奈天庭瑣事眾多,區區一樁奇聞,議論兩天也就散了。
忽一日,天君正在朝堂議事,一聲啼哭穿雲裂帛、直衝靈霄寶殿。天君攜眾仙趕往南天門查看,正撞上前來報信的東海水君,那無名小島上的仙氣隨著一聲啼哭煙消雲散了,似是先行彙聚在島上某處,而後竟然消失不見。
天君攜眾仙在前去觀看。果不其然,霧氣杳然無蹤,唯餘小島鬱鬱蔥蔥,兀自矗立。天君摒退左右,待要親去查看,曌源上前一揖在地:“父君無須前往,待兒臣前去打探清楚即可,父君且略做歇息,兒臣去去就回。”天君含笑顎首。
曌源踏上小島,斂去一身仙氣,隻作普通少年裝扮。島上阡陌縱橫,有農人耕作,不時有歌聲傳來,入耳入心,通體舒泰。
曌源詢問一過路農人,得知此島名喚南禹,他們世代在此耕作采藥,並不曾出島半步。曌源凝神細看,此乃瞿如鳥族,長年得仙氣滋潤,化為人形,雖周身充滿靈氣,卻無半點修煉,真氣充沛渙散,並不曾納入丹田,如若高人指點,假以時日,未必不能修成大仙。
曌源在農人的指引下,向山腳下的農舍走去,今天,就是他家娘子誕下麟兒。
院子裏熱鬧異常,一大群女人唧唧喳喳,瞿如鳥族聲音清脆,如同銀鈴拂風。大群的女人,則如碩大的風鈴置於狂風之中,再好聽,也有些受不住。
曌源雙手一揖,道:“各位姐姐,小生全家乘船前往東方浮玉之山,不料小生偶感風寒,船上缺醫少藥,特地到貴島求救,得知林氏三郎乃草藥世家,不知可是此處?咳咳。”
“難道公子不是從後山來的?船為何物啊?我等從未出過島子,難道那四方大水之外,也有這樣的小島不成?”一群女人麵麵相覷,紛紛望向曌源。
“小島之上昨日還仙氣繚繞,今日緣何散去?”曌源問。
“仙氣?沒有見過啊,昴日星君升起來,我們便去耕田,廣寒仙子升起來,我們便去睡覺,四周全是大水,我等後山尚且沒有去過,更別提什麼仙氣。”
曌源心下大驚,那繚繞仙氣,連父君尚且不能看透,怎麼島上人會視而不見呢?難道僅僅是封印,不讓外人踏足小島?若是這樣,那封印的人,法力豈不是連父君也難敵一二!緣何一聲啼哭之後,這仙氣竟自行消去?
此時茅草屋門口出現了一個中年男子,三綹美須,慈眉善目,抱拳道:“在下林三郎是也,聽聞公子抱恙,我且於你把脈便是。”言罷引曌源進屋,安置在桌邊坐下,房子裏窗明幾淨,井井有條,桌椅家具俱是青竹所製,造型古樸典雅。
曌源將手放在粗布軟墊上,暗自調整脈息,三郎眉頭緊蹙,換手再探,道:“公子脈息與我族類大相徑庭,昔日我太祖曾傳我古書一本,記錄八荒四合,天下之事,我從未出島,原以為不過是妄言,今觀你脈息,竟與遠古龍族十分現象,可見,先人誠不欺我。公子,乃龍族後人也。”
曌源心驚,便不再隱瞞:“我乃天庭龍族太子曌源,今一聲啼哭,上達天聽,父君派我前來查看。三郎先生,我可否見見貴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