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我又升官了(1 / 2)

光緒雖然對康凡很是賞識,基本上是有求必應,但並未采納康凡上奏的關於變法方麵的建議,仍決意急切地進行翻天覆地的政改。康凡心急如焚,隻得求見慈禧。

康凡明白:光緒本無實權,根本無法駕馭全國之形勢。梁啟超、譚嗣同等幾個書生對西方社會的了解隻限於表麵,不得精髓。並且,他們激進的變法改革將嚴重削弱清政府整個滿族統治集團的固有權力和社會地位,而滿族官員卻是構成當代中國官僚階級的主體,支持變法的幾個政府高官如李鴻章、胡聘之等,都是漢族,勢單力孤。尤其是要廢除已經延續了幾千年的科舉製度,使全國廣大知識分子從此失去了“以求學而走入仕途”這一終生為之奮鬥的目標,更是失去了包括漢族人民在內的民心,失去了社會中堅力量的支持,進而引發整個社會的強烈震蕩!可想而知,在得不到政府、官員以及民眾的普遍支持的情況下,變法怎麼可能成功?!

慈禧知他來意,未等康凡開口便說:“吾變法乃素誌,同治初即納曾國藩議,派子弟出洋留學,造船製械,以圖富強也。今吾兒在位親政,苟可致富強者,兒自為之,吾不內製也。”

康凡說道:“倘若如此,必致國內時局動蕩。現今國內義和團運動風起雲湧,與洋人之衝突此起彼伏,矛盾日益加深。列強以鎮壓義和團之名出兵吾國、瓜分吾之圖謀醞釀已久。吾如再生事,其必趁亂而動,戰禍必起。”

慈禧笑道:“康知府言重矣!即便變法不成,吾複製之,亦為時不晚矣。”

康凡說道:“既可不亂,何故為之?大戰若起,其勢何以如意掌控?”

慈禧有些不耐煩了,強笑道:“吾意如此,康知府勿諫耳。”

康凡沒有辦法,鬱悶地退出慈禧寢宮,一邊在驛站裏等梅香一邊組織那些情報人員搞演習。幾天下來,大家都已對日本駐英國倫敦使館周邊地形和康凡製定的劫款計劃爛熟於胸了。梅香已經知道了康凡進諫無果的事,見麵後兩人相視無語。

“我們走吧。這裏已沒有我們能做的事了。”康凡說道。

梅香知道他心情不好,便說:“趁此機會不如去看望看望水秀再走,怎樣?”

“也好。”康凡悶悶地應道。

大家正要走時,有宮中侍衛趕來傳慈禧太後手諭:“康知府稍安毋躁:吾言既出,不可收回。吾雖不內製,然關切之心有之。如若內亂,吾必複而製之。”

康凡看後,不禁啼笑皆非,回手諭:“太後,下官認為:關乎江山社稷之事豈可兒戲試之!如此,天下必亂。不出兩年,列強必趁亂出兵吾國,大戰必起。下官能小力微,不敢妄言護國於無恙,然尚可保吾三晉大地苟安於亂世。屆時,太後可攜皇上赴晉避難,以圖自保耳。”

侍衛收好,告辭離去。康凡一行隨後就來到了賀水秀婆家府第。

賀水秀看來在婆家生活得不如意,但礙於婆婆在場,不好明說。康凡和梅香也不便久留,坐了不長時間就起身告辭。賀水秀送出門外,婆婆也緊跟著出來,賀水秀欲言又止的樣子,隻是一雙依舊明澈的眼睛幽怨地望向康凡。

康凡心頭一軟,柔聲說道:“水秀,大哥過段時日還會來看你。”

賀水秀點點頭,“那大哥你說話要算數。你和梅姐姐一定要再來看我。”

康凡溫柔地笑,拉了梅香,一同上車離去。

“你明知道水秀心裏有委屈為什麼不問?”梅香問他。

康凡搖頭,“水秀已為人妻,我不便多問。倒是你該問問,你們都是女人,有話好說。”

梅香撇了嘴,“你沒見水秀那個婆婆戒備的樣子啊?根本不給我們單獨說話的機會。”

康凡回頭看看那處府第,想著賀水秀的眼神,心裏悵然若失。

出了京城,又有宮中侍衛追來傳話:康大人且在原地等候,皇上即刻便到。康凡領命後,便跟隨侍衛向光緒要來的方向迎過去。這次,康凡和梅香第一次見到了梁啟超、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等人,麵對麵時,雙方都心情複雜。

“得見康大人,榮幸之至。”梁啟超先在馬上抱拳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