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我與惠豐成了兄弟(1 / 3)

新一輪的建設規劃帶來了新一輪的大發展,山西省內從小到磚窯、手工業作坊大到農場、礦山、工廠等,俱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繁榮景象,經濟的發展給本地民眾們帶來的最直接好處就是生活質量的改善,而民眾生活質量的改善將使他們更為擁護現政府的決策,也就為之後在省內實施現代理念的政治、經濟、金融、科研、文化、教育、民生等方麵的一係列改革與建設奠定了良好的民眾基礎。這些改革與建設將首先在太原府和寧武府展開,進而帶動整個山西省實現具有現代意義的、適宜的、穩健的、涉及全麵的社會變革。而如此翻天覆地的變革,將會帶動一個持續時間更長、更徹底的進步過程。如此,在強烈的社會需求下,發展也將變成一個不得不發展的慣性動作。

要想讓社會各項事業保持平穩、順暢、持續的發展,沒有相應的行政幹預是不行的。因此,康凡親筆起草了全省民眾公開投票選舉告示,大量印發後在省內各地張貼,選舉和成立了第一屆山西省政府議會。議會成員全部由民眾們公開投票選舉出的人員組成,那些積極支持山西發展和深受民眾擁戴的士紳官商都位列其中,加上俞好、多諾萬、賀家兄弟、鍾漢強和梅香的同學們等等,共同為山西的發展獻計獻策。

經過在巡撫衙門內議事廳中進行了多次討論和策劃後,康凡、鍾漢強、梅香以及梅香的同學們參考他們那個時代的政策、法律、行政製度、道德規範等等而確立的以為人民服務和解放生產力為宗旨的政府機構職責,製定的一攬子科學民主的省內行政製度被采納。隨後,康凡根據安全局提供的調查資料,對省內不合格的政府官員和行政人員進行了處置,麵向全國錄取了一批優秀的人才予以填補。

新的行政製度和機構相繼完成製定和建立工作,頒布試行,待解決了試行中發現的問題後再正式實施。在新的行政製度的調度下,各個行政機構開始在省內行使行政職能:各部部長均由議會成員們擔任,各部下屬的單位和所需人員由各部自行組建、招募,由省人事部統一負責審核、錄用和備案。

經過重組後的山西各地行政機構的工作高效而合理,科學、民主的製度得到貫徹,致使社會變革不斷深入,社會環境更加優越,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不斷發展。

與當代中國其它地區不同的是,山西對任何國家、任何地區的向往美好生活的人們都敞開著懷抱,推行著友好、開放、合作、文明的對外政策,吸納了來自國內國外的人力和物力資源,這就促進了本地資金、技術、產品、人才和文化的多元交流。

山西出產的各種工農業產品在滿足國內市場巨大需求的同時,逐漸形成了以冶金和化工產品、機械和電氣產品、紡織品/服裝/鞋襪、日用百貨、藥品和醫療器械/物資等為主的出口兼具食品、農副產品貿易的工農業格局。隨著國內國外對兩地產品需求量的急劇增加,山西對進口工業原料的依存度也迅速增大,天津基地做為唯一的對外貿易口岸和國內轉口貿易口岸,承擔著繁重的進出口任務,其地位越來越重要。如果天津局勢不穩的話,對兩地工農業的發展將產生致命影響。然而不妙的是:天津卻早已被各個世界強國武力割據,是全中國局勢最不穩定的地區之一,存在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因此,保衛天津就是保衛山西,這是康凡無法回避的現實,也是必須不計代價要做到的事。

春節前,康凡收到了惠豐托人捎來的書信,信中說道:惠豐在收到康凡想在黑龍江省建立基地的書信後,便向光緒皇帝講明了自己想返還家鄉、為守邊效力的意願。光緒皇帝考慮到惠豐在自己身邊護駕多年,勞苦功高,便同意了他的請求,任命惠豐為璦琿副都統,從屬黑龍江將軍壽山,駐守黑龍江邊城璦琿。此時,手邊公務已經捋順,便特意邀請康凡來璦琿商議合作事宜。康凡看後喜不自禁。

“太好了!”康凡興奮地握緊了拳頭。

梅香驚訝地問道:“你的意思是想去遙遠的黑龍江?”

康凡點點頭,“是的。天津那邊有多諾萬和水寬兄在,我很放心,遲些去也無妨。可黑龍江必須得我親自去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