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飛機是全金屬農用飛機的發展型,最大的改進就是將原來的雙翼布局改成了更為幹練的上單翼布局,外形尺寸大大增加,取名為“騰雲”。該機換裝了一台功率更大、重量更輕、耗油更少的改進型航空汽油發動機,擁有寬大的裝有加溫設備的封閉式座艙、先進的遠程無線電通訊/導航設備和完備的飛行儀表。由於主要在4千米以下空域飛行,因此並沒有考慮加裝供氧設備。最高時速超過3百公裏,航程達到驚人的2300公裏。除了1名駕駛員外,座艙內還可以乘坐3名乘客或是運輸數百公斤的貨物。1902年春天,“騰雲”飛機首先被太原郵政部門用於運送快遞郵件。後來,在實際使用中發現“騰雲”安全可靠、性能良好,隨即開始批量生產,並發展為一個型號頗多的產品係列,被廣泛應用於兩地的郵政、航空運輸、森林防火、地質勘探、地形測繪、自然災害監控、搜索救援、農業等各個方麵。
當然,兩地航空事業的發展離不開航空基地的支持。經過這幾年係統的建設和發展,寧武航空基地已經建立了一整套科學、合理的飛行員和地勤人員培訓體係與管理、運作方式,擁有自己的機場、教練飛機和飛行教官隊伍以及完善的通訊、導航、工作和生活設施,建立了規模龐大的飛機維修基地和後勤保障基地,各方麵都已相當專業。因此,以這個航空基地為標準,又在太原和璦琿新建了2個航空基地。由於山西-黑龍江航線過於漫長,“騰雲”飛機以最經濟的巡航速度飛行,單程就需10個小時。這麼長時間的飛行,無論對飛機還是對飛行員來講都是相當嚴酷的考驗。康凡是這麼解決這一難題的:在晉黑鐵路沿線上選擇了4個條件合適的火車站,分別建立擁有簡易草地機場、基本後勤保障設施以及有工作人員和內衛部隊值守的小型航空站,為“騰雲”飛機提供起降服務。這樣就把長途分成了5段3百至6百公裏不等的短途,每段的飛行時間最多不超過3小時,飛行員和飛機在途中都能夠得到很好的休整,長途飛行就容易了許多。隨後,康凡又在北京南口基地和天津基地內也分別建立了各自的航空站,所不同的是:這兩個航空站是純粹的軍用設施。
以“騰雲”飛機為基礎,康凡和飛機廠的工程技術人員們一起改進設計了一種專用軍用偵察型,為了好區分,就改名為“追風”偵察機。“追風”偵察機改為懸臂式下單翼布局,仍為加裝了整流罩的固定式起落架,座艙改為前後雙座,尺寸減小。在飛機後座艙的觀察員位置加裝了一挺02式航空機槍,由觀察員兼任射手,開火時需打開後座座艙蓋借助環形活動槍架向各個方向靈活射擊,擁有了初步的攻擊和自衛能力。02式航空機槍改進自96式通用機槍,外形最明顯的區別就是02式機槍的槍管增設了多孔式空氣冷卻鋼製套筒,槍管因此也變為固定式。1903年3月1日,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航空兵部隊在寧武航空基地成軍,裝備“追風”偵察機6架。半年後,達到預期的裝備數量:24架,分別駐紮寧武、璦琿航空基地和北京南口、天津基地航空站,分屬當地駐軍參謀部管轄。
天津的船舶製造業是康凡一如既往地給予高度重視的核心產業,這幾年中一直被放在優先發展位置,在資金、設備、技術、人力等各方麵都給予傾斜。隨著山西機械製造業的壯大和天津石油化工業的興起,天津造船業得到了冶金、機械、化工、電氣、石油等工業部門的強大支持,發展步伐顯著加快,各種船舶的設計、研製和建造能力日漸發達。進入20世紀後,天津造船廠設計建造的一係列采用新式柴油機為動力、新型鋼製焊接船體的各種中小型船舶的性能已經相當成熟,其先進的理念、技術、工藝、材料、設備等讓當代那些蒸汽機船舶迅速過時。而興盛的天津造船業反過來也同樣帶動了山西各地工業的協調發展,逐漸形成了一個以造船業為主的製造業體係,具備了未來建立強大海軍的產業基礎。
為了保護自己越來越壯大的漁船、貨船船隊以及沿河、沿海開放地段的安全,更好的在中國沿海執行航道測量、海洋考察、打擊走私/販毒/海盜、救助失事船隻和船員、護漁和護航等任務,更重要的是為未來的海軍儲備關鍵技術和合格人員方麵的考慮,在美國的幫助下,康凡組建了天津海上警察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