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我不相信老天爺(1 / 2)

20多年來,英勇的大清帝國國防軍擊敗了一個又一個當代世界強權,為大清帝國打出了一片光明天地,“龍威”震懾全球各個角落。而中南半島諸國反抗西方強國侵略和殖民統治、爭取國家獨立並取得最終勝利的民族解放運動也點燃了亞洲、非洲、美洲等地那些被奴役、被壓榨的殖民地人民的鬥誌,一時,轟轟烈烈的民族解放運動席卷全球,致使歐洲各強國東征西討、疲於應付,殖民地大量失去,國力被大大削弱。而大清帝國倡導的互不幹涉內政、相互尊重國家主權、平等互利等新型的國際交往準則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所認可,越來越多的國家與大清帝國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國家關係。因此,大清帝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持續升溫,這就導致大清帝國不但能夠使自身獲得現代大工業生產所急需的各類原料而且也拓展了本國商品的出口市場,取得的利益幾乎可以等同於各世界強國以武力掠奪來的殖民利益。而在全球範圍內,已沒有哪個國家敢於公然挑戰國威日盛的大清帝國,從而使亞洲地區重新形成一個以大清帝國為核心的國際新秩序。

大清帝國目前的發達地區都是傳統的人口集中區域,涵蓋了全國的大多數人口,成為當代世界最大的城市人口群體。在這一區域中的好多中心城市的常住居民數量都超過了百萬,有的甚至達到了幾百萬。區域內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持續提高,而且幾乎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和醫療保障,因此其巨大的人口資源優勢得以體現,為大清帝國現代社會體係的發展與完善提供了充足保障。但這些發達地區所占的國土總麵積與大清帝國目前廣袤的領土比起來,所占比率仍然很小,全國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原始麵貌,自然生態環境保持得相當完好。這是當代的中國唯一比21世紀的中國優越之處,也是康凡和他的同伴們打算留給中華民族子孫後代的寶貴財富。因此,在和諧、和平的國內和國際大環境裏,大清帝國數百萬國防軍和內衛部隊官兵在做好戰備工作的同時大規模參與到了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中,例如重要的國家級公路、鐵路、橋梁、運河、內河航道、電力、水利、車站、港口、機場、廠礦、農田設施等的改造、擴建或是新建工作以及河流、湖泊、海洋、沼澤、平原、沙漠、山地、草原、森林和各類國土資源等的開發、治理與保護…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上述要做的事情除了需要各種資源外,不說未來的發展,隻是想讓大清帝國的其他省份都能達到北寧轄區目前的發展水平的話,這就是一個需要長久時間的大事業,需要整整一代人也許甚至是幾代人為之不懈的拚搏、努力!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的大清帝國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商品市場,這是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當代強國無論如何都無法攀比的優勢!也就是說,目前的大清帝國即使憑借自身得天獨厚的條件也能滿足發展的一切需要,而不必非要像上述這些幅員不大、資源匱乏、人口稀少、國內市場狹小的國家那樣靠掠奪其他國家的資源和市場來維持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所以,目前這個時間段對於大清帝國來說,對海外資源和市場的依存度還不是很高,風雲變幻的國際環境無法對她自身的生存與發展造成致命影響。這些特點,放眼全球,能和大清帝國一比的也就隻有美國和蘇俄了。再者,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清帝國將主要貿易方向從歐洲轉向美洲,位於北美洲的美國已經成為大清帝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加上其他中美洲和南美洲諸國以及亞洲、非洲等國的貿易量,大清帝國即使與歐洲斷絕貿易往來也不會使自身的出口經濟招致嚴重衝擊,況且經過大戰的巨大破壞之後,整個歐洲經濟瀕臨崩潰,哪有與大清帝國進行競爭的實力?戰後的歐洲百廢待興,原有的工農業基礎幾乎蕩然無存,急需大清帝國為其提供各種工農業產品。盡管美國能夠提供其中的一部分,但美國的產品無論在質量上、數量上還是成本上都與大清帝國的產品差好幾個檔次,歐洲人願意做的是利用美國提供的貸款去購買他們認為最滿意的大清帝國的產品。但大部分歐洲國家的遠洋貨輪由於在大戰中損失殆盡,隻能仰靠北寧遠洋運輸公司的遠洋船隊來為他們運輸,而大清帝國這幾年日益強大的船舶工業為北寧遠洋運輸公司製造出了大量新式船舶,促使北寧遠洋運輸公司一躍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海運公司。如此,中國這個有著數千年曆史的大陸國家終於躋身世界海洋大國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