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零六章 翹首以待(1 / 2)

連日大雪之後,終於在正旦這天,京城迎來了一個久違的晴天。

城中的大街小巷人頭攢動,鞭炮聲此起彼伏,賀歲聲不絕於耳。

紫禁城裏裏外外被裝扮一新。奉天殿前設黃麾、儀仗,處處張燈結彩,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

朱祁銘身著親王冠袍,姿態端雅地緩步走入奉天殿,耳邊響起負責司禮的鴻臚寺官員的議論聲。

“各國使臣皆對陛下禮敬有加,唯有這五個日本人冥頑不化,十分無禮。”

“他們未受邀前來,本可攔住他們的,但當著這麼多朝使的麵,陛下也不便下旨呀。”

“他們死乞白賴的卻是為何?難不成還等著大明皇室宗親應戰?”

“皇室宗親應戰?哼,讓其他人應戰他們不答應,可皇室宗親何人會應戰?他們這不是故意尋釁滋事嗎!”

朱祁銘駐足,在人群中尋找日本人的身影。殿中多數使臣是大明藩國派來的,由大明賜官服,其服製與大明同品秩官員完全一樣,故而大家混在一起很難區分。

朱祁銘不禁想起了太祖嘲諷日本人的那首詩。“斷發斑衣以為便,浮詞常雲卉服多。褶褲籠鬆誠難驗,君臣跣足語蛙鳴。”

詩中說日本人剃頭發,著花衣,穿寬鬆似籠的褲子,赤著腳,說話像青蛙一樣鳴叫。想中華素來瞧不起日本人,並非太祖一人如此,許多文人將日本人描述得更為不堪,在他們的筆下,日本人還停留在遠古洪荒時代,簡直就是半人半獸的怪物!朱祁銘對號入座,就想在人群中找出那五個與文明開化格格不入的家夥來。

終於發現有五人服飾奇特,但也稱不上另類呀?

那五人全著長靴,並未赤足!其中有四人穿直垂,戴侍烏帽子,雖談不上有多高大上,但還是上得了台麵的。另一個小孩穿小直衣,也戴侍烏帽子,隱隱透著皇室雍容之氣。這大概就是呂夕謠口中的那個十二三歲的日本小子了,不,今日已進入新的一年,他應是十三四歲了!

哦,呂夕謠說過,他是貞成王子。

貞成王子扭頭朝朱祁銘望來,目光中有分好奇。朱祁銘微微一怔,嘿,還是個小帥哥!

朱祁銘有些恍惚,眼前的五人衣冠楚楚,這也不像蠻荒之人呀!他哪裏知道,如今的日本正處於大變革的前夜。大明瞧不起它,朝鮮、琉球等國也瞧不起它,連安南、爪哇這樣的遠邦也將它視作另類,不願與之為伍。但孤獨的日本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無比神往,貪婪地從中吸取養分,由模仿到改良,漸漸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等百年動蕩的時局穩定下來後,孤獨的日本將踏上緩慢崛起的道路。

朱祁銘收回目光,就想到禦台那邊向天子行禮。數月來,他在經筵上十餘次隨侍皇上,但經筵形式大於內容,禮儀繁複,秩序井然,他與皇上說不上幾句話,而自那次雍肅殿受召之後,皇上常學時再未傳召過他,想必皇上一時半會還無大事使喚他;或者,皇上已經使喚過了,正等著他複命!

不過,朱祁銘確信,今日自己不待傳召就自行前來肯定正中皇上下懷,他有這份自信!

舉目再看一眼那五名日本人,朱祁銘從容邁開步子。

可是,楊榮緩步走了過來,攔在他身前,略一拱手,算作施禮。從楊榮的神色中,朱祁銘感覺到楊榮很自負,且脾氣不好,想必人緣極差!

“越王殿下,上元節盛宴時,百官將在奉天殿東西兩廊舉行朝親王禮,屆時殿下自可奉召前來奉天殿。可今日是正旦之宴,親王不在受召之列,殿下何故前來?老朽勸殿下,還是快回越府居住吧,免得在紫禁城失了分寸,損及皇室體統!”

本王此來,見與不見,自有皇上發話,你多什麼嘴!朱祁銘不禁怒氣盈胸。

那五個桀驁不馴的日本人就站在那裏,此刻皇上必是萬分難堪,你放著正事不做,卻來管本王的閑事,說到底,你那些引以為傲的所謂智謀不過是關起門來抖狠而已!瓦剌你不敢惹,日本人你擺不平,終究是內鬥內行,外鬥外行!

朱祁銘盯視楊榮良久,斂起怒意,淡淡道:“楊大人,小王出了紫禁城,有順天府尹,大興縣令、宛平縣令盯著;在紫禁城裏,有皇上、太皇太後管著,若是逾法違製,自有言官諷諫。莫非楊大人以為,憑您一人之力便能做盡百官之事,說盡百官之言,甚至將天子、太皇太後的分內事也給做了麼?”